补陀岩中大慈圣,沧浪石上观生死。
南州么圣师子王,感梦白衣施无畏。
梦回洒笔具光相,照镜还与我面同。
当时若会照镜句,放下江南作閒客。
补陀岩中大慈圣,沧浪石上观生死。
南州么圣师子王,感梦白衣施无畏。
梦回洒笔具光相,照镜还与我面同。
当时若会照镜句,放下江南作閒客。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江南李后主梦观世音像赞》。诗中描述了补陀岩中的大慈圣(观音菩萨)形象,以及她在沧浪石上观察世间生死的场景。诗人接着提到南州的么圣师子王(可能是指佛教中的某一圣者),他因梦见观音而受到启示,慷慨地施予无畏。梦醒后,师子王挥毫泼墨,其创作的画像具有光明的智慧之相,甚至能照见观者的自我面貌。
最后两句,诗人假设如果自己当时能理解“照镜”这一句的深意,可能会放下尘世的纷扰,选择做一个悠闲的隐士。整首诗通过梦境和艺术创作,表达了对观音菩萨智慧与慈悲的崇敬,以及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黄庭坚的诗歌风格素以峭拔清奇著称,此诗亦体现了这种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