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江南李后主梦观世音像赞》
《江南李后主梦观世音像赞》全文
宋 / 黄庭坚   形式: 赞

补陀岩中大慈圣,沧浪石上观生死。

南州么圣师子王,感梦白衣施无畏。

梦回洒笔具光相,照镜还与我面同。

当时若会照镜句,放下江南作閒客。

(0)
注释
补陀岩:指佛教圣地补陀洛迦山。
沧浪石:可能象征着清静或生活的地方。
生死:指生命的轮回和死亡。
么圣师子王:比喻有智慧的导师。
洒笔:挥毫泼墨。
光相:光明的形象或启示。
我面同:镜子中的影像与自己相似。
照镜句:可能指含有深刻哲理的诗句。
放下:舍弃或解脱。
江南:泛指江南地区,也可能指心灵的江南。
閒客:悠闲自在的人。
翻译
补陀岩中的大慈圣者,在沧浪石上观察生与死。
南方的么圣师子王,因梦境而被白衣人赋予无畏的力量。
梦醒后挥毫写下光明的景象,光照镜子,竟与我的面容相同。
如果那时能理解镜中之句,我或许会放下一切,在江南做个闲适之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江南李后主梦观世音像赞》。诗中描述了补陀岩中的大慈圣(观音菩萨)形象,以及她在沧浪石上观察世间生死的场景。诗人接着提到南州的么圣师子王(可能是指佛教中的某一圣者),他因梦见观音而受到启示,慷慨地施予无畏。梦醒后,师子王挥毫泼墨,其创作的画像具有光明的智慧之相,甚至能照见观者的自我面貌。

最后两句,诗人假设如果自己当时能理解“照镜”这一句的深意,可能会放下尘世的纷扰,选择做一个悠闲的隐士。整首诗通过梦境和艺术创作,表达了对观音菩萨智慧与慈悲的崇敬,以及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黄庭坚的诗歌风格素以峭拔清奇著称,此诗亦体现了这种特点。

作者介绍
黄庭坚

黄庭坚
朝代:宋   字:鲁直   号:山谷道人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生辰:1045.8.9-1105.5.24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猜你喜欢

和茧雪和贫士七首·其三

书卷外无物,泠泠一弦琴。

爱琴爱其桐,不在声与音。

萧条寂寞际,此意谁能寻。

羁栖淹岁月,青蘋笑孤斟。

惟有归来辞,对之生敬钦。

遐哉柴桑子,悠悠古人心。

(0)

黄岩谒空老人效寒山子体·其一

红泉出竹间,苍崖县古树。

中有郁金仙,一室万法聚。

临济有三玄,仰山无四句。

昔世修何因,今朝刚得遇。

(0)

送彭祖兴之会稽

相逢能几日,忽又对离觞。

逆旅一分手,临歧各断肠。

邮亭催暮雨,古渡隔垂杨。

犹自冲寒去,谁赓白雪章。

(0)

王师以季秋晦拔高明冀露布遂达行畿十绝·其九

天为社稷启西平,手系胡王不计名。

尚许推心销异物,岂烦笞背伏中行。

(0)

丙午元夕六首·其三

微醉春醪弄玉笙,佳人何处听歌声。

踟蹰缓步长街下,几拂冰绡未忍行。

(0)

拟古宫词一百首·其九十六

东宫花烛照芳春,鹤驭鸾车迓玉人。

今夜洞仙三十六,争看织女度河津。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令狐楚 李珣 刘迎 金农 黄姬水 贺双卿 黄宗羲 欧阳建 刘言史 李濂 洪秀全 梁佩兰 许衡 李渊 高明 蔡清 陆釴 殷尧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