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强冯陵距海垠,半为鱼鳖半为尘。
只今编户闻声教,遗类何由辨马人。
倔强冯陵距海垠,半为鱼鳖半为尘。
只今编户闻声教,遗类何由辨马人。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汪广洋所作的《岭南杂录三十首》中的第十首。它描绘了岭南地区偏远海边的景象,以及当地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首句"倔强冯陵距海垠","冯陵"可能指的是地名,也可能象征着艰难险阻,"距海垠"则形容其地理位置靠近海边边缘。"倔强"一词暗示了这里的环境条件艰苦。
次句"半为鱼鳖半为尘"进一步描绘了当地的生态和生存状态,一半的土地滋养着鱼鳖,另一半则可能是贫瘠,只能以尘土为生。这反映了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生活的艰辛。
后两句"只今编户闻声教,遗类何由辨马人"表达了对当地民众的同情和关注。"编户"指被编入户籍的人口,"闻声教"意味着他们虽然生活在偏远之地,但仍然能听到教化的声音。然而,"遗类"(遗留的种类)和"马人"(古代的一种贱民)的比喻,暗示了这些人的社会地位低下,难以分辨身份,揭示了社会不公。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岭南边远地区的景象,寓言式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表达了诗人对底层人民的关怀和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忧虑。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