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吴中山水好,坐使绝境那能到。
金华山人怀故山,时拂冰纨写幽岛。
赠君此图更绝奇,妙墨精思夺天造。
陂陀重阜隐乔木,掩仰遥汀带文藻。
石峤云生暮色微,海门潮落秋风早。
贺监居临鉴湖曲,子猷宅近山阴道。
江清落日棹船回,照水新袍影颠倒。
高情千古摹前哲,世俗纷华岂堪保。
经年烽火遍江南,万壑千峰迹如扫。
畸人奔走厌尘浊,试观图画开怀抱。
思傍幽林结茅屋,柴门低映寒藤老。
放鹤前山戴笠归,独把长劖拾瑶草。
人言吴中山水好,坐使绝境那能到。
金华山人怀故山,时拂冰纨写幽岛。
赠君此图更绝奇,妙墨精思夺天造。
陂陀重阜隐乔木,掩仰遥汀带文藻。
石峤云生暮色微,海门潮落秋风早。
贺监居临鉴湖曲,子猷宅近山阴道。
江清落日棹船回,照水新袍影颠倒。
高情千古摹前哲,世俗纷华岂堪保。
经年烽火遍江南,万壑千峰迹如扫。
畸人奔走厌尘浊,试观图画开怀抱。
思傍幽林结茅屋,柴门低映寒藤老。
放鹤前山戴笠归,独把长劖拾瑶草。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刘永之的《题金华余仲扬山水》,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赞美。
诗中首先提到“人言吴中山水好”,引出对江南山水的赞美,接着点出金华山人余仲扬的画作,通过“时拂冰纨写幽岛”描绘了画家精心创作的画面。画中的山水层次分明,远近高低错落有致,“陂陀重阜隐乔木,掩仰遥汀带文藻”描绘了山峦起伏、树木葱郁的景象,以及远处汀洲上的文雅点缀。接着,“石峤云生暮色微,海门潮落秋风早”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傍晚时分山石上云雾缭绕、海门潮退、秋风吹拂的宁静画面。
诗中还巧妙地融入了历史人物的故事,如贺知章和王羲之,通过“贺监居临鉴湖曲,子猷宅近山阴道”将历史人物与山水美景相联系,增添了诗作的文化内涵。接下来,“江清落日棹船回,照水新袍影颠倒”描绘了江面清澈、夕阳西下、船只归航的场景,以及水面倒映的新袍身影,画面生动而富有诗意。
最后,“高情千古摹前哲,世俗纷华岂堪保”表达了诗人对高尚情操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繁华的不屑。在“经年烽火遍江南,万壑千峰迹如扫”中,诗人以战争背景下的江南山水,象征着社会动荡与破坏,强调了自然美景的珍贵与不可替代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联想,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和对高尚情操的追求。
并世有硕儒,方雅镇流俗。
幸厕籍湜伦,韩门仰培沃。
暌离过廿稔,失喜访灵麓。
拙工倚大匠,隐栝到曲木。
奉手请旧业,蒿目悼危局。
俯仰身世感,愀焉轸心曲。
小子有狂言,勤拳效忠告。
古称不朽三,造物靳庸福。
南菁经解编,东华史宬录。
传讽遍海内,学子丐膏馥。
投簪味道腴,勤学资先觉。
甄文重流别,姚李踵芳躅。
孔传刊伪文,班书证疑读。
遐哉千祀业,悉数屡更仆。
葵心倾太阳,匪曰智卫足。
公当勉加饭,弟子行抱蜀。
大江西南来,雪涨浩飞湍。
连山叠隐见,孤岛骤巑岏。
贝阙支铁柱,鲛宫涌银盘。
姽婳真静女,倭堕摇螺鬟。
风箫激灵籁,石镜明仙颜。
凌虚自矫矫,望远故漫漫。
不图惊蠢尔,烽火照狂澜。
击楫伊何人,指挥心力殚。
遂令藐姑射,依旧空明间。
停桡结崇玩,雅咏非夸谩。
阳冈无堕燹,阴崖有栖翰。
浩歌日欲曛,片云天际还。
元季九州沸,吾州独安宁。
濮川丛桂枝,雅咏琴清英。
景德录僧卷,金兰有友声。
顾徐孙卓陈,卜宅皆宾萌。
山纪贝家宅,溪环仲孚庭。
淮张死不怨,谣谚观人情。
地理有变易,径涂入夷庚。
战士负羽守,兵家扼吭争。
嵬峨细柳营,月波夜凄清。
昔者乐郊语,今兹劫綦征。
鯈乐岂无恋,鹊枝依复惊。
愧无孙叔智,甘寝息郢兵。
长为越流人,局顾重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