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带括晴空,寒镜开清潭。
长眉三十里,波底见行骖。
雕弓簇小竖,茜衫逐冶男。
西山如螺髻,万黛滴僧蓝。
长歌吹细缕,酒气成烟岚。
凫母出窥人,茭蒲绿鬋鬖。
时闻惠连语,苍翠似江南。
柳带括晴空,寒镜开清潭。
长眉三十里,波底见行骖。
雕弓簇小竖,茜衫逐冶男。
西山如螺髻,万黛滴僧蓝。
长歌吹细缕,酒气成烟岚。
凫母出窥人,茭蒲绿鬋鬖。
时闻惠连语,苍翠似江南。
这首诗描绘了暮春时节,邹生邀请黄思立诸公游览高梁桥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风光与人物活动的和谐交融。
首句“柳带括晴空”,以柳条比作带子,勾勒出晴朗天空下的柳树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开阔的氛围。接着,“寒镜开清潭”运用比喻手法,将清澈的水面比作寒镜,生动地描绘了水面上映照出的明亮景象。
“长眉三十里,波底见行骖”中,“长眉”既指柳条,也暗喻女子的眉毛,这里巧妙地将柳条与女子的眉毛联系起来,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情感色彩。同时,通过“波底见行骖”描绘了倒映在水中的马匹,展现了水边的动态美。
接下来,“雕弓簇小竖,茜衫逐冶男”两句,通过描绘射箭和穿着鲜艳衣服的男子,展现了男性活动的场景,与前文的自然风光形成对比,增添了生活气息。
“西山如螺髻,万黛滴僧蓝”则以西山比作螺髻,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形状,同时通过“万黛滴僧蓝”表现了山色的深邃与层次感,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
“长歌吹细缕,酒气成烟岚”描绘了人们在游玩时放声歌唱,酒香弥漫,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欢乐和谐的氛围。
最后,“凫母出窥人,茭蒲绿鬋鬖”通过描写鸭妈妈探头观察人类,以及茭蒲的绿意盎然,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细节,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时闻惠连语,苍翠似江南”则以惠连(南朝诗人)的诗句为引,表达了对江南美景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暗示了此次游历的美好体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暮春景色和人物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趣的融合,给人以视觉和心灵上的享受。
十载来夫家,闺门无瑕疵。
薄命不生子,古制有分离。
托身言同穴,今日事乖违。
念君终弃捐,谁能强在兹。
堂上谢姑嫜,长跪请离辞。
姑嫜见我往,将决复沉疑。
与我古时钏,留我嫁时衣。
高堂拊我身,哭我于路陲。
昔日初为妇,当君贫贱时。
昼夜常纺绩,不得事蛾眉。
辛勤积黄金,济君寒与饥。
洛阳买大宅,邯郸买侍儿。
夫婿乘龙马,出入有光仪。
将为富家妇,永为子孙资。
谁谓出君门,一身上车归。
有子未必荣,无子坐生悲。
为人莫作女,作女实难为。
春日融融池上暖,竹牙出土兰心短。
草堂晨起酒半醒,家僮报我园花满。
头上皮冠未曾整,直入花间不寻径。
树树殷勤尽绕行,攀枝未遍春日暝。
不用积金著青天,不用服药求神仙。
但愿园里花长好,一生饮酒花前老。
楚泽秋更远,云雷有时作。
晚陂带残雨,白水昏漠漠。
伫立收烟氛,洗然静寥廓。
卷帘高楼上,万里看日落。
为客频改弦,辞家尚如昨。
故山今不见,此鸟那可托。
小邑务常闲,吾兄宦何薄。
高标青云器,独立沧江鹤。
惠爱原上情,慇勤丘中诺。
何当遂良愿,归卧青山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