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帆倚芳洲,冷日衔翠壁。
沙平野步稳,不费支筇力。
邂逅到幽洞,云水已昏夕。
阴崖上苍穹,杳不见辙迹。
岩前月色薄,细路稍有觅。
瀑泉号秋声,飞练不计尺。
僧房得少憩,坐久耳方寂。
河梁谪仙人,握手见胸臆。
囊无一钱看,志有万里适。
拄颊望西山,琢句愈工绩。
同游得二妙,笔障亦劲敌。
笑谈颇倾坐,酬唱屡即席。
顾予舌本强,咀嚼觉清液。
林泉信幽奇,岁月尤迅亟。
兹游莫辞频,能著几两屐。
落帆倚芳洲,冷日衔翠壁。
沙平野步稳,不费支筇力。
邂逅到幽洞,云水已昏夕。
阴崖上苍穹,杳不见辙迹。
岩前月色薄,细路稍有觅。
瀑泉号秋声,飞练不计尺。
僧房得少憩,坐久耳方寂。
河梁谪仙人,握手见胸臆。
囊无一钱看,志有万里适。
拄颊望西山,琢句愈工绩。
同游得二妙,笔障亦劲敌。
笑谈颇倾坐,酬唱屡即席。
顾予舌本强,咀嚼觉清液。
林泉信幽奇,岁月尤迅亟。
兹游莫辞频,能著几两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石门山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趣。
首句“落帆倚芳洲,冷日衔翠壁”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帆船停泊在花香四溢的小岛上,冷日依偎在青翠山壁之上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凉意的氛围。
接着,“沙平野步稳,不费支筇力”写出了诗人漫步在平坦的沙滩上,无需借助拐杖行走的情景,表现了环境的宜人与行者的轻松自在。
“邂逅到幽洞,云水已昏夕”描述了诗人偶然发现一处幽深的洞穴,此时天色已晚,云雾与流水交织在一起,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
“阴崖上苍穹,杳不见辙迹”则通过描写陡峭的悬崖上,天空辽阔,却看不到任何足迹,暗示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原始。
“岩前月色薄,细路稍有觅”描绘了岩石前月光微弱,小径隐约可见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瀑泉号秋声,飞练不计尺”通过瀑布的轰鸣声和其如白练般的形态,展现了秋天山间的动态美。
“僧房得少憩,坐久耳方寂”写出了诗人短暂在僧舍休息,长时间静坐后内心逐渐平静的过程。
“河梁谪仙人,握手见胸臆”借用李白的典故,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逢时的真挚情感。
“囊无一钱看,志有万里适”体现了诗人虽物质贫乏,但内心充满对远方世界的向往。
“拄颊望西山,琢句愈工绩”写出了诗人凝视西山,灵感涌现,诗句越写越好。
“同游得二妙,笔障亦劲敌”描述了诗人与两位朋友一同游玩,他们的文笔也十分出色,彼此之间形成了竞争与交流。
“笑谈颇倾坐,酬唱屡即席”表现了诗人与朋友们欢笑交谈,互相吟诗作对的场景。
“顾予舌本强,咀嚼觉清液”则是诗人自谦,表示自己虽然言语犀利,但内心却感到清凉。
“林泉信幽奇,岁月尤迅亟”强调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独特,时间流逝之快。
最后,“兹游莫辞频,能著几两屐”表达了诗人希望经常来此游玩,即使穿破了几双鞋也在所不惜。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与友人的互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