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郊迎入紫泥封,此日天仙下九重。
三五月明临阚泽,百千人众看王恭。
旗傍绿树遥分影,马蹋浮云不见踪。
借问乘轺何处客,相庭雄幕卷芙蓉。
东郊迎入紫泥封,此日天仙下九重。
三五月明临阚泽,百千人众看王恭。
旗傍绿树遥分影,马蹋浮云不见踪。
借问乘轺何处客,相庭雄幕卷芙蓉。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迎接活动,东郊紫泥封的设置显示出一种隆重和庄严的氛围。"此日天仙下九重"则是对当日来宾的最高敬意,比喻宾客如同天界中的仙人一般尊贵。
诗中还通过"三五月明临阚泽,百千人众看王恭"描述了一个明亮的春末夏初之景,时间定格在农历五月,当时天气晴朗,人们聚集在一起目睹一位名叫王恭的人物,显示出他非同小可的地位和影响力。
接下来的"旗傍绿树遥分影,马蹋浮云不见踪"则是对这一盛况的细致描绘。旗帜在绿色的树木旁摇曳,其影子远远地投射开来,而骑乘的马匹则仿佛踏着轻盈的浮动之云,行踪难寻。
最后两句"借问乘轺何处客,相庭雄幕卷芙蓉"通过提问的形式增添了一种神秘感。诗人询问那位尊贵的骑者来自何方,同时也描绘出一幅壮丽的画面:雄伟的帐幕之中,芙蓉花开得十分灿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盛大场面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徐夤在唐代背景下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才华。
春墅一鸠啼,桥危懒过溪。
径苔都上壁,野菜不分畦。
倚杖妨花密,看山碍竹低。
欲知幽隐处,风雨白门西。
¤
出门山气夕,循径入谿阴。
野水经寒浅,秋风到晚深。
草潜惊鹘兔,莎露啄鱼禽。
自采黄花嗅,谁知独步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