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后月华犹冷湿,自知坐卧逼天宫。
晨鸡未暇鸣山底,早日先来照屋东。
人世驱驰方丈内,海波摇动一杯中。
伴师长住应难住,归去仍须入俗笼。
曙后月华犹冷湿,自知坐卧逼天宫。
晨鸡未暇鸣山底,早日先来照屋东。
人世驱驰方丈内,海波摇动一杯中。
伴师长住应难住,归去仍须入俗笼。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晨的山中禅居景象。开篇“曙后月华犹冷湿,自知坐卧逼天宫”两句,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拂晓时分,窗外残月尚未隐去,而室内依旧保持着夜间的清凉和静谧。诗人通过“自知坐卧逼天宫”的设定,将个人空间与广阔天地相联系,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接近自然之境界。
接着,“晨鸡未暇鸣山底,早日先来照屋东”两句,则是对时间流转的细致描绘。晨鸡尚未开始清醒时分的叫声,而早晨的阳光却已经悄然爬上屋顶的东侧。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节律的观察,也反映出山中禅居与世俗时间感知的差异。
“人世驱驰方丈内,海波摇动一杯中”两句,则是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红尘滚滚与个人宁静生活空间的深刻体悟。尽管外界纷扰复杂,但在这方寸之间,却能以一杯酒来象征性地体验到海洋波涛,这种对比强调了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宁静。
最后,“伴师长住应难住,归去仍须入俗笼”两句,流露出诗人对于禅修生活的向往与无奈。尽管在山中与师傅相伴是多么愉悦,但终究无法永驻,而必须回到俗世之中。这不仅表达了对出离红尘的渴望,也揭示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禅修和心灵宁静的深切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于世俗纷扰的无奈和对出离尘世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