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首陈王道,时君孰可匡。
艰难思稷契,容易托齐梁。
越岂资冠冕,秦方用虎狼。
空闻归大老,不复见鹰扬。
皓首陈王道,时君孰可匡。
艰难思稷契,容易托齐梁。
越岂资冠冕,秦方用虎狼。
空闻归大老,不复见鹰扬。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赵汸所作的《观舆图有感》系列中的第四首。诗中,诗人以历史为鉴,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贤明君主的期盼。
"皓首陈王道",开篇描绘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竭力阐述治国之道的情景,暗示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思。"时君孰可匡",则质问当世是否有能挽狂澜于既倒的明君,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关切。
"艰难思稷契",诗人将历史上贤明君臣稷契的艰难创业与当前的困境相提并论,强调了在困难时期需要有贤人辅佐。"容易托齐梁",则批评了那些轻易依赖权臣而忽视社稷安危的行为。
"越岂资冠冕,秦方用虎狼",通过对比越国和秦朝的历史教训,指出单纯依靠权势并不能长久,真正的领导者应具备威信和智慧。"空闻归大老",表达了对隐居高士未能出山拯救时局的遗憾。
最后两句"不复见鹰扬",以鹰扬比喻英雄人物的奋发有为,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担当重任、振作国威的英雄人物的期待,但现实中却难觅其踪。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借古讽今,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治理的深沉思考和对贤明政治的向往。
流光瞬息。催人老、重阳又过佳节。
旧游乐事,登高选胜,尽成陈迹。
年来碌历,只赢得霜丝鬓白。
甚心情、持螯醉酒,逸兴迥非昔。
真个欢场少,几辈疏狂,几番歌泣。
零愁断梦,付苔阶、病蛩衰蝶。
木落砧寒,助秋思、凄清欲绝。
尽西风,平芜乱卷乱扫叶。
夏日正长,无奈如焚天气。火云耸、奇峰天外。
未雨先雷。畏日流金,六龙高驾火轮飞。
纹簟纱厨,风车谩搅,月扇空挥。金炉烟细。
午风轻转,堪避炎威。渐凉生池阁,卷起帘幕珠玑。
娇娥美丽。天然秀色冰肌。玉栏深径,荷香旖旎。
玉管声齐。
秋气高台,弦索泪零,尽日催吟风雨。
残醉强支,故国登临,啼鹃怨芳无主。
自有伤心,先未拟、琵琶能语。从诉。
怜倦客天涯,几多幽素。
凭记天上霓裳,怎知道人间,此时愁苦。
歌停黛敛,髻拥灯斜,流落可堪回顾。
漫说开元,谁料理、断宫零谱。重数。
须看取、白头如故。
生缘何在,被无情、造化推移万态。
纵尽力、难与分疏,更有何閒心,为之偢睬。
百计思量,且交付天风吹籁。
到鸿沟割后,楚汉局终,谁为疆界。
长空一丝烟霭,任翩翩蝶翅,泠泠花外。
笑万岁、顷刻成虚,将鸠鸴鲲鹏随机支配。
回首江南看烂漫,春光如海。
向人閒到处逍遥,沧桑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