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接衰周汉接秦,汉儒议论尽真醇。
如何独著贤臣颂,直使波流到圣臣。
秦接衰周汉接秦,汉儒议论尽真醇。
如何独著贤臣颂,直使波流到圣臣。
这首诗在探讨历史的传承与影响,以及对贤臣颂扬的力量。开篇“秦接衰周汉接秦”,以历史的更迭为背景,暗示着时代的交替与变革。接着,“汉儒议论尽真醇”赞扬了汉代儒家思想的纯粹与深刻,展现出对古代文化的高度评价。
“如何独著贤臣颂,直使波流到圣臣。”这一句则深入探讨了对贤臣的颂扬如何能够跨越时空,影响到后来的圣君或贤明之士。这里的“贤臣颂”不仅是一种对个人品德和功绩的赞美,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它能够激发后世追求卓越、效仿先贤的行动,从而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的视角,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以及高尚品德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它提醒人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贤德的崇尚与颂扬都是永恒的主题,能够激励一代又一代人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和社会理想。
南宫逸迹直欲飞,元祐诸老尝品题。
新生之犊未易控,仲由未见孔子时。
绍兴天子纡宸思,诏写前朝断碑字。
缜密中藏轩豁意,乡党篇中见孔子。
坡仙滑稽肆吟谑,独与黄秦细商略。
平原太守锥画沙,柳家新样元和脚。
颜筋柳骨人不知,有子夜半亲传衣。
换鹅风味超凡调,换羊更索坡仙笑。
故园风物望归迟,趁得枨黄橘绿时。
潮不失期惟自信,象非无胆愧频移。
素知天定齐荣辱,应有人嫌不诡随。
试问王家第七叔,群山何似蕺山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