邗启沟,汴通河,河之王铠仗山积,血流波。
前徒接战尽倒戈,二三主将弁峨峨。
输忠竭节心靡他,以彼取此类虞罗。
由汴入泺入红螺,嗟政不纲可奈何,自底灭亡可奈何。
邗启沟,汴通河,河之王铠仗山积,血流波。
前徒接战尽倒戈,二三主将弁峨峨。
输忠竭节心靡他,以彼取此类虞罗。
由汴入泺入红螺,嗟政不纲可奈何,自底灭亡可奈何。
这首诗描绘了运河开凿工程的艰辛与战争的残酷,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动荡。"邗启沟,汴通河"直接点出主题,讲述了邗沟和汴河的开通。"河之王铠仗山积,血流波"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展现了挖掘工程的艰难和付出的生命代价。"前徒接战尽倒戈,二三主将弁峨峨"描述了士兵们的反抗和将领们的威严,暗示了统治者的暴政。
"输忠竭节心靡他,以彼取此类虞罗"表达了对忠诚者被牺牲的悲哀,以及对统治者滥杀无辜的谴责。接下来的"由汴入泺入红螺"可能是指运河路线经过的地方,诗人借此感叹政治纲纪的败坏,"嗟政不纲可奈何,自底灭亡可奈何"直指国家的衰败和无可挽回的命运。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历史事件为背景,寓言性强,揭示了社会矛盾和统治者的失策,具有深刻的历史反思和批判意味。杨维桢作为元末明初的文人,其作品往往带有时代的烙印和对时局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