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耕不要从人得,知在卢南第几街。
吴地于今说佳丽,浙人自昔巧安排。
包容花竹春留巷,谢遣蒲荷雪满涯。
必想新园名字出,故时台馆半沉埋。
自耕不要从人得,知在卢南第几街。
吴地于今说佳丽,浙人自昔巧安排。
包容花竹春留巷,谢遣蒲荷雪满涯。
必想新园名字出,故时台馆半沉埋。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者在城市中自耕其园的意境。开篇即表明不依赖他人,通过提及“卢南第几街”,暗示了园林的具体位置,是一处城市边缘的幽静之所。
随后,“吴地于今说佳丽”和“浙人自昔巧安排”两句,赞美了江南水乡的自然美景以及当地居民对庭院布局的精心设计。这里的“吴地”指的是苏州一带,而“浙人”则是指浙江地区的人民,都是以擅长园林艺术著称的地方。
接着,“包容花竹春留巷,谢遣蒲荷雪满涯”两句,生动描绘了园中春季的景色与冬日的宁静。花竹随着春风而生长,巷弄中充满了生机;谢氏园中的蒲荷在雪后更加清新,涯边积雪映衬出一种幽深之美。
末尾,“必想新园名字出,故时台馆半沉埋”表达了诗人对这座园林的赞赏,以及对过去辉煌时代遗迹的怀念。新园的名字如同流传千古的佳话,而那些曾经的台馆,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显得有些凄凉。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对照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过往历史的深刻感悟。
山气化云云化水,玉龙飞挂空山里。
七十二峰云水中,仙人夜半呼龙起。
空山有客晨搜奇,濛濛龙气寒须眉。
消遥台上吸云水,散作人间无数诗。
我来寻山看龙挂,犹幸读诗如读画。
朅来复见揽胜图,置身忽入清凉界。
此山自合巢古仙,谁教凿险通人烟?
世人奔走仙人笑,山中讲学声琅然。
奇峰尽矗青莲朵,何意人间飞劫火。
神仙楼变豪客居,古洞碑流党人祸。
山中流水长潺潺,山云一出何时还。
我披画图望云水,七十二峰相对閒。
安得将山还大古,谢绝时人作山主。
餐云饮水吟仙诗,呼龙耕烟垦瑶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