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霞标小憩居,锤峰列水俯临馀。
几棂纱牖谁为画,十笏山房恰受虚。
生色丹青是枫槲,有情活泼在禽鱼。
赋诗何必多思歇,其奈当前每起予。
高处霞标小憩居,锤峰列水俯临馀。
几棂纱牖谁为画,十笏山房恰受虚。
生色丹青是枫槲,有情活泼在禽鱼。
赋诗何必多思歇,其奈当前每起予。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美景与人文气息巧妙融合,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审美境界。
首联“高处霞标小憩居,锤峰列水俯临馀”,开篇即以“霞标”、“锤峰”、“列水”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层次分明、气势磅礴的山水景象。高耸的山峰仿佛是天边的霞光之标,小憩其中,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感;而山峰下排列的水流,则是俯瞰着下方的世界,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深邃。
颔联“几棂纱牖谁为画,十笏山房恰受虚”,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宁静与和谐的氛围。纱窗几棂,仿佛是自然与艺术的交响,让人不禁想象是谁将这如画的景色精心描绘;而那十笏山房,恰到好处地容纳了这份宁静,既不显得空旷,也不显拥挤,营造出一种恰到好处的空间感。
颈联“生色丹青是枫槲,有情活泼在禽鱼”,则将目光转向了自然界的生物。枫树和槲树以其鲜艳的颜色为画面增添了生动的色彩,而禽鸟与游鱼则赋予了这片山水以生命与活力,让整个场景更加鲜活、生动。
尾联“赋诗何必多思歇,其奈当前每起予”,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深深感慨。他认为,无需过多思考或刻意寻找灵感,因为眼前的景致本身就足以激发创作的热情。这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是对生活真谛的一种领悟——真正的美与灵感往往就在我们身边,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感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见解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是一首充满哲理与美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