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别秀亭五首·其二》
《别秀亭五首·其二》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七载专城閒五载,赖逢此地足娱宾。

高凭远眺最佳处,□饮能吟凡几人。

晚辈渐催前辈老,来时岂料去时贫。

是身朽腐心无愧,他日谁能踵后尘。

(0)
翻译
七年专注于城市事务,五年悠闲度日,幸好在这里能款待宾客。
站在高处远望,这里是极佳的赏景饮酒作诗之地,有多少人能如此呢?
年轻的后辈催促着年长者的老去,当初来时怎会想到离去时会这般贫穷。
我虽身体衰老,但内心无愧,将来谁又能追随我的足迹。
注释
七载:七年。
专城:专注于城市事务。
閒五载:五年悠闲。
此地:这个地方。
娱宾:款待宾客。
高凭:站在高处。
远眺:远望。
最佳处:极佳的赏景地点。
□饮:饮酒。
能吟:能作诗。
凡几人:有多少人。
晚辈:年轻的后辈。
渐催:逐渐催促。
前辈:年长者。
岂料:怎能料到。
去时贫:离去时贫穷。
是身:我的身体。
朽腐:衰老。
心无愧:内心无愧。
他日:将来。
踵后尘:追随足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秀亭中度过的悠闲时光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开篇“七载专城閒五载,赖逢此地足娱宾”,诗人回忆自己在专城生活了七年,其中有五年的时间是在这座秀丽的亭子中度过的,他感到十分满足和快乐。

接着,“高凭远眺最佳处,□饮能吟凡几人。”这里的“高凭”指的是从高处或远处观望,而“最佳处”则是指诗人所选择的观景地点最为理想。诗人在这绝妙的位置上品酒作吟,享受着大自然赋予的美好。

然而,随后的两句“晚辈渐催前辈老,来时岂料去时贫。”则透露出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人感受到晚辈对前辈的催促,以及不经意间自己也步入了老年,而当初来到这里时所没有预料到的,是岁月带来的贫困和衰败。

最后,“是身朽腐心无愧,他日谁能踵后尘。”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他虽然身体已经衰老,但内心却无任何悔恨。他自信自己的精神追求和文学成就将会留给后人,而不是被时间所湮灭。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的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内心世界的抒发,诗人展现了自己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心境。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玉楼春.代中州乐府冯延登

缭墙斜带麒麟卧。鸽粪沿阶檐马破。

草侵翁仲晕苔深,花罥蛛丝愁靥妥。

人家寒食分新火。麦饭几曾陈享座。

销沉到此戢弥天,澹澹长空孤鸟过。

(0)

少年游.代梅苑杨亿

燕台旧梦,上河风物,春屐海王村。

百城图籍,百工奇巧,痴騃买游人。

坠鞭遗珥,南坊北瓦,画里唤真真。

近来花事转缤纷。也只向、日边闻。

(0)

塞翁吟.丙寅夏仲苦雨兼旬,夜寒无寐,倚黄钟商一解

剪烛西窗下,心碎永夕丁东。与谁话,旧游踪。

记赤雅蛮风。檐花细雨萧萧梦,镫暗泪滴金虫。

幻眼缬,豆垂红。昵客子愁中。忡忡。

言犹在,联床旧约,人已杳、云天断鸿。

大招赋、魂归路远,怕徒费、宋玉悲怀,怨入江峰。

家山梦里,辗转宵深,欹枕成慵。

(0)

永遇乐.徐州感燕子楼事,和坡公

琴客宜城,杜秋讲座,悲感何限。

换马宁痴,分香已暮,此意谁曾见。

当家金帐,石家金谷,转首盛衰肠断。

更休言、雍门泣下,一曲舞鸾初遍。

严城鼓角,危楼斜照,最苦倦游心眼。

浪说虞兮,空吟张好,今古莺和燕。

金蟾齧锁,仓琅飞牡,未省翠啼红怨。

怕惊起、当年燕子,似闻累叹。

(0)

扬州慢.闻新津临邛变耗,依白石谱,自写愁怀

云恋琴台,麴浓脂井,买春曾驻初程。

喜临邛酒美,剔古瓮苔青。

指严道征骖未返,坏云山压,童竖骄兵。

听喧喧、笳鼓危心,飞度层城。

倦游厌旅,计归途、屈指堪惊。

怕玉斧金潾,黄泥紫地,关塞无情。

料有失群哀雁,难成字、咽断离声。

尽书空何计,囊琴前去愁生。

(0)

梅花引·其一效万俟雅言,寄淇泉学使

惜芳菲。弄青梅。叠损画罗金缕衣。燕双飞。燕双飞。

新睡觉来一緺云髻颓。方空不障仙肌雪。

小颦懒画蛾眉月。待郎归。待郎归。

十里绿杨,一条京兆街。

(0)
诗词分类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诗人
秦嘉 华岩 范质 何澹 福康安 岑文本 管道升 义净 宋齐丘 刘将孙 廖融 尤棐 李林甫 陈澧 鲍桂星 灵澈 孙觉 潘之恒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