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征将之济,延颈问阙里。
泰山高万仞,龟蒙亦难儗。
有阜迂以曲,沂济文相似。
卦列少昊陵,钟灵自此始。
祷尼应如响,顶圬生夫子。
匹夫祖尧舜,千载崇庙祀。
荆棘故不生,异木森且美。
当时手植桧,荣枯关泰否。
呵护烦神明,感通有至理。
低佪瞻拜馀,一贯如面拟。
西征将之济,延颈问阙里。
泰山高万仞,龟蒙亦难儗。
有阜迂以曲,沂济文相似。
卦列少昊陵,钟灵自此始。
祷尼应如响,顶圬生夫子。
匹夫祖尧舜,千载崇庙祀。
荆棘故不生,异木森且美。
当时手植桧,荣枯关泰否。
呵护烦神明,感通有至理。
低佪瞻拜馀,一贯如面拟。
这首诗描绘了西征将领在渡河之际,对朝廷的深切思念之情。诗中以泰山和龟蒙山的高峻来比喻对朝廷的仰慕,以沂水和济水的文脉相似象征着文化的传承。少昊陵的卦象预示着钟灵毓秀之地的开始,祷告尼山应如回声般迅速,顶上的污秽仿佛是孔子的化身。诗中提到普通人尊崇尧舜,千年间庙祀不衰,荆棘之地不生,异木繁茂且美丽,暗示着历史的变迁与文化的延续。手植的桧树见证了岁月的更迭,它的荣枯关乎国家的兴衰,神明的呵护与感应之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诗人低回瞻拜之余,感慨万千,如同面对一面镜子,深刻地反思着个人与历史、文化之间的联系。
席为门,茅盖屋,穷巷萧然媚幽独。
里中却有张氏翁,能识陈郎非碌碌。
有女不嫁王侯族,愿与陈郎侍栉沐。
陈郎居处非楼台,席门终日凌风开。
巍冠时有长者来,车轮马足飞黄埃。
蛟螭自古困泥滓,男儿岂久居蒿莱。
伟哉陈郎被戎服,从赤龙,逐秦鹿,宰制天下如宰肉。
分茅既受五侯封,秉钧更享千钟禄。
张氏女,鬓未苍,鱼轩命服何煌煌。
始知乃翁眼力长,何事儿孙废绳武,不知门外有韦郎。
一锡南飞度碧空,宝坊遥在白云中。
定知门外青松树,别后新枝已向东。
铭旌前日别金台,故吏门生安在哉。
黄叶孤村荆桂老,青山连骑越香来。
人思旧德闻吹笛,鸟避新阡下啄苔。
欲了平生功德状,到时须打墓碑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