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看花泪眼,悄立遍、池头凝碧。
晓钟乍临,芳晖惊过隙。一逝难觅。
望帝魂归夜,旧时台榭,剩断红狼藉。
零环碎佩添萧瑟。絮影空迷,箫声旋寂。
佳人更无消息。但苔痕袜印,犹认香迹。留君今夕。
对清尊易泣。万里青芜苑,非故国。江关老去词客。
便重逢镜里,玉颜殊昔。阑干外、燕愁莺歰。
君不见、日暮东风,御柳可怜行色。
芳华怨、莫问天北。纵锦笺、遍写相思字,何由寄得。
镇看花泪眼,悄立遍、池头凝碧。
晓钟乍临,芳晖惊过隙。一逝难觅。
望帝魂归夜,旧时台榭,剩断红狼藉。
零环碎佩添萧瑟。絮影空迷,箫声旋寂。
佳人更无消息。但苔痕袜印,犹认香迹。留君今夕。
对清尊易泣。万里青芜苑,非故国。江关老去词客。
便重逢镜里,玉颜殊昔。阑干外、燕愁莺歰。
君不见、日暮东风,御柳可怜行色。
芳华怨、莫问天北。纵锦笺、遍写相思字,何由寄得。
这首《六丑》是清末近现代初的词人李岳瑞所作,情感深沉,意境幽远。词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花落泪眼、池水凝碧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哀婉凄美的氛围。
“镇看花泪眼”,开篇即以“花泪眼”这一形象生动的比喻,将花儿凋零的景象与人的悲情融为一体,暗示了词中主人公内心的哀伤。接着,“悄立遍、池头凝碧”,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凄凉,池水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清澈,却也映照出主人公孤独的身影和沉重的心情。
“晓钟乍临,芳晖惊过隙”,随着晨钟的敲响,花儿的芳华仿佛在瞬间流逝,这种时间的紧迫感加强了词中主题的紧迫性和悲剧色彩。“一逝难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和惋惜。
“望帝魂归夜,旧时台榭,剩断红狼藉”,通过引用望帝魂归的典故,以及对昔日繁华景象的描述,对比现今的荒凉与破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的情感层次。
“零环碎佩添萧瑟”,以零散的首饰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破碎与消失,增添了一种萧瑟之感。“絮影空迷,箫声旋寂”,通过描写飘荡的柳絮和渐息的箫声,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寂寥的氛围。
“佳人更无消息”,直接点明了主人公对远方佳人的思念与牵挂,却无法得知其消息的无奈。“但苔痕袜印,犹认香迹”,通过苔痕和袜印的细节,展现了主人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怀念。
“留君今夕,对清尊易泣”,在今晚的相聚中,面对清酒,主人公不禁泪流满面,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万里青芜苑,非故国”,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异乡的无奈。
“江关老去词客”,词人在年老之时,仍漂泊在外,远离故乡,表达了对漂泊生活的感慨。“便重逢镜里,玉颜殊昔”,即使再次相遇,容颜已非往昔,表达了对时光无情的感叹。
“阑干外、燕愁莺歰”,通过描写燕子的愁绪和黄莺的哀鸣,进一步渲染了词中的哀愁氛围。“君不见、日暮东风,御柳可怜行色”,以日暮时分的东风吹拂御柳,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芳华怨、莫问天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怨恨,同时也暗示了对未来的迷茫。“纵锦笺、遍写相思字,何由寄得”,即便满纸相思之言,也无法传达给远方的爱人,表达了深深的遗憾和无奈。
整首词情感丰富,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词人对生命、爱情、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叹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