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东南居,结屋古城背。
野色带危墙,花阴弄寒砌。
月彩淡微云,春风入衣袂。
万籁悄无声,独立与谁对。
殷勤古壕蛙,为我作鼓吹。
号昏初两三,闹雨忽鼎沸。
悬知世俗憎,自可幽人意。
胡行如鬼速,十年满天地。
弊庐飞劫灰,生涯转零替。
迩来三间茅,风雨仅可蔽。
青春不改色,人事有兴废。
一闻群蛙鸣,怀旧如梦寐。
抚事为叹嗟,伤心极流涕。
忆昔东南居,结屋古城背。
野色带危墙,花阴弄寒砌。
月彩淡微云,春风入衣袂。
万籁悄无声,独立与谁对。
殷勤古壕蛙,为我作鼓吹。
号昏初两三,闹雨忽鼎沸。
悬知世俗憎,自可幽人意。
胡行如鬼速,十年满天地。
弊庐飞劫灰,生涯转零替。
迩来三间茅,风雨仅可蔽。
青春不改色,人事有兴废。
一闻群蛙鸣,怀旧如梦寐。
抚事为叹嗟,伤心极流涕。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居住在山中,夜晚听到青蛙鸣叫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处境的感慨。
首句“忆昔东南居”,诗人回忆起往日住在东南方的生活,引出对过去的怀念。接着,“结屋古城背”描述了他所居住的环境,远离尘嚣,隐居于古城的背面。接下来的几句“野色带危墙,花阴弄寒砌”描绘了周围环境的宁静与美丽,野草与花木环绕,春风吹过,带来一丝凉意。
“月彩淡微云,春风入衣袂”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氛围,月光透过淡淡的云层,春风拂过,轻柔地掠过诗人的衣袖,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意境。接下来,“万籁悄无声,独立与谁对”表达了诗人独自一人面对大自然时的孤独感,但这种孤独并非完全消极,而是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种状态。
“殷勤古壕蛙,为我作鼓吹”写出了青蛙的鸣叫声,它们仿佛是大自然的乐师,为诗人演奏着美妙的音乐。接着,“号昏初两三,闹雨忽鼎沸”描绘了青蛙鸣叫的场景,从起初的两三声到后来的热闹非凡,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活力与变化。
“悬知世俗憎,自可幽人意”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反感,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最后,“胡行如鬼速,十年满天地。弊庐飞劫灰,生涯转零替”描述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曾经繁华的家园如今只剩下一片废墟,生活也变得日益艰难。
“青春不改色,人事有兴废”强调了自然的永恒与人类命运的无常。最后,“一闻群蛙鸣,怀旧如梦寐。抚事为叹嗟,伤心极流涕”表达了诗人听到青蛙鸣叫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伤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过往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洞察。
别后何如,两鬓全霜,寸心尚丹。
但酒肠萧瑟,常因病窄,诗怀寥落,强为秋宽。
无补公家,坐縻廪粟,自笑闲身也属宫。
思君甚,只梦魂夜夜,水阻云艰。
人才自古良难。
问谁在、曹刘沉谢间。
想羊公石畔,临风把酒,习家池上,待月凭阑。
黄绢飞来,青灯无寐,盥手薰香百过看。
还知否,怕中年丝竹,难久东山。
采黄花、自斟清醑,南山人在何许。
浮生聚散云萍似,消得几番寒暑。
些个路。
□不断情?
,惟有春天树。
停歌罢舞。
更说甚悲欢,从教白首,心事付崔橹。
钧天梦、忘却当年宦谱。
吟蛩休怨休诉。
如今世味更尝惯,但见青山多妩。
清对苦。
是我误儒冠,还是儒冠误。
西湖胜处。
且趁取时佳,不寒不暖,同泛小舟去。
妙年勋业在,正千载、会风云。
有横槊新诗,投壶雅唱,将武儒文。
风流圣朝人物,算锦衣、难避软红尘。
琼岛羽林清晓,紫垣星月黄昏。
悠悠轩旆下东秦。
宾客满于门。
看戏彩萱堂,挥金置酒,和气回春。
平生事,忠与孝,但图忠、云路莫因循。
此去秋光正好,龙墀再荷新恩。
看花须约,一千年、知赴瑶池缘浅。
雪里花枝来索句,恍觉春生冷砚。
却忆前时,寻芳处处,霞影浮杯面。
酒醒花落,树头飞下余片。
何事岁晚重妍,多情应笑,我早朱颜变。
依样铅华红胜锦,争得瓶梅并剪。
小阁幽窗,回寒向暖,百怕霜风卷。
旧家野老,也来惊讶希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