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双溪驿》
《双溪驿》全文
宋 / 何恭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唐山山下双溪上,城堞参差图不成。

已许开帘见山色,何妨攲枕听溪声。

疏泉尚想前贤意,美俗犹存太古情。

试向丹楼望原野,青青菖叶正催耕。

(0)
注释
唐山:地名,可能指某个具体的山。
双溪:两条溪流。
城堞:城墙上的矮墙或雉堞。
参差:高低不齐的样子。
开帘:打开窗帘。
山色:山的景色。
攲枕:斜倚枕头。
疏泉:稀疏的泉水。
前贤:古代的贤人。
太古情:古老的风俗习惯。
丹楼:红色的楼阁。
原野:广阔的田野。
菖叶:菖蒲的叶子。
催耕:催促农耕。
翻译
在唐山山脚下的双溪边,城墙高低错落,无法描绘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已经期待着打开窗帘欣赏山色,又何妨侧耳倾听溪水潺潺声。
稀疏的泉水仍能感受到前人的情怀,美好的风俗还保留着古老的韵味。
试着登上红色的楼阁远眺原野,青翠的菖蒲叶正催促着农耕的季节来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美好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清净幽雅山水生活的向往和赞赏。

“唐山山下双溪上”一句,以唐山为背景,设定了两个小溪流过的宁静环境。紧接着,“城堞参差图不成”则透露出诗人对传统风格的描绘感到不足,以此表达出对自然美景难以完全捕捉的感慨。

“已许开帘见山色,何妨攲枕听溪声”两句,表现了诗人愿意放下一切杂念,只为欣赏山色的变换和聆听溪水的声音。这里,“已许”表明这是一个既定的选择,而“攲枕”则生动地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接下来的“疏泉尚想前贤意,美俗犹存太古情”两句,更深层次地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智者与自然和谐共处之道的向往,以及对传统文化中美好风俗的怀念。

最后,“试向丹楼望原野,青青菖叶正催耕”则将视线引至远处,一方面展现了诗人对农事的关注和认同,同时也通过“丹楼”、“菖叶”等意象,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自然描写,塑造出一个宁静、美好且充满生活气息的田园风光。

作者介绍

何恭直
朝代:宋

何恭直,徽宗宣和中知昌化县(清道光《昌化县志》卷九)。
猜你喜欢

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
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

(0)

赴北庭度陇思家

西向轮台万里馀,也知乡信日应疏。
陇山鹦鹉能言语,为报家人数寄书。

(0)

观楚国寺璋上人写一切经院,南有曲池深竹

璋公不出院,群木闭深居。
誓写一切经,欲向万卷馀。
挥毫散林鹊,研墨惊池鱼。
音翻四句偈,字译五天书。
鸣钟竹阴晚,汲水桐花初。
雨气润衣钵,香烟泛庭除。
此地日清净,诸天应未如。
不知将锡杖,早晚蹑空虚。

(0)

自潘陵尖还少室居止,秋夕凭眺

草堂近少室,夜静闻风松。
月出潘陵尖,照见十六峰。
九月山叶赤,谿云淡秋容。
火点伊阳村,烟深嵩角钟。
尚子不可见,蒋生难再逢。
胜惬只自知,佳趣为谁浓。
昨诣山僧期,上到天坛东。
向下望雷雨,云间见回龙。
夕与人群疏,转爱丘壑中。
心澹水木会,兴幽鱼鸟通。
稀微了自释,出处乃不同。
况本无宦情,誓将依道风。

(0)

送绵州李司马秩满归京,因呈李兵部

久客厌江月,罢官思早归。
眼看春光老,羞见梨花飞。
剑北山居小,巴南音信稀。
因君报兵部,愁泪日沾衣。

(0)

春兴思南山旧庐,招柳建正字

终岁不得意,春风今复来。
自怜蓬鬓改,羞见梨花开。
西掖诚可恋,南山思早回。
园庐幸接近,相与归蒿莱。

(0)
诗词分类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诗人
殷尧藩 梁同书 周敦颐 嵇康 张鷟 王沂孙 宗泽 程钜夫 程恩泽 刘希夷 曹寅 范云 邓廷桢 宋应星 岳飞 张泌 左思 毕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