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天平侯思道不至》
《游天平侯思道不至》全文
明 / 郑善夫   形式: 古风

晓起发吴门,遥望天平山。

秋风吹松涛,入我衫袖寒。

白云无朝暮,好鸟声关关。

良朋期不来,独游心无欢。

驾言问名泉,高兴犹未阑。

山僧导我入,桂树聊跻攀。

我眼日已饱,我身殊未閒。

平生抱丘壑,三十驱尘凡。

尚恐豺虎剧,不敢缘其端。

愿从华阳君,五岳时往还。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郑善夫所作的《游天平侯思道不至》。诗中描绘了诗人清晨启程前往天平山的旅程,沿途的自然景色和内心的感受细腻而生动。

首句“晓起发吴门,遥望天平山”点明了时间与地点,诗人清晨自吴门出发,远眺天平山,预示着一场充满期待的旅行即将展开。接着,“秋风吹松涛,入我衫袖寒”描绘了秋风拂过松林,松涛阵阵,寒意透过衣袖,营造出清冷而宁静的氛围。这一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清寂。

“白云无朝暮,好鸟声关关”则进一步渲染了山间的静谧与和谐,白云飘渺,不分昼夜,好鸟鸣叫,声音悦耳动听。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良朋期不来,独游心无欢”表达了诗人独自出游时的寂寞与失落感,虽然美景在前,但缺少知音相伴,使得旅途中的欢愉大打折扣。这种情感的转折,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接下来,“驾言问名泉,高兴犹未阑”转而描述诗人探访名泉的兴致,尽管旅途中有孤独,但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与探索仍然让他保持着愉悦的心情。这体现了诗人热爱自然、追求精神满足的一面。

“山僧导我入,桂树聊跻攀”写出了在山僧的引导下,诗人深入山林,攀爬桂树的情景。这一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也象征着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我眼日已饱,我身殊未閒”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满足与对身心的自我反思。尽管眼睛饱览了美景,但心灵依然渴望更多的体验与成长。

最后,“平生抱丘壑,三十驱尘凡”回顾了诗人一生的理想与追求,即怀抱山水,远离世俗的纷扰。这不仅是对过去生活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生活的期许。

“尚恐豺虎剧,不敢缘其端”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担忧与谨慎,担心社会的险恶影响自己的理想追求。这反映了诗人既向往自然,又关注社会现实的复杂心态。

“愿从华阳君,五岳时往还”以华阳君为引,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自然界的神灵或隐士一同游历五岳的愿望,追求一种超越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郑善夫
朝代:明   字:继之   号:少谷   籍贯:福建闽县   生辰:1485—1523

(1485—1523)福建闽县人,字继之,号少谷。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浒墅。愤嬖幸用事,弃官归。正德中,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谏南巡,受廷杖,力请归。嘉靖初,以荐起为南京吏部郎中,途中病死。工画善诗。有《少谷集》、《经世要谈》。
猜你喜欢

予与谢幼槃董瞿老诸人往在临川甚昵幼槃已在鬼录后五年复与瞿老会宿于星渚是夕大风雨因诵苏州谁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之句归赋十章以寄·其九

脂车离郊园,潜筠人许长。

归来十亩阴,缥节已储霜。

畦畛日将芜,况复病在床。

亭亭望五老,烟云晚苍茫。

(0)

悼亡三首·其二

三公吾岂敢,宁为忍饥寒。

拟听笭箵雨,潜悲苜蓿盘。

烟云昏壁月,霜露殒香兰。

伫立东风泣,忘情良独难。

(0)

赋陈虚中振芳堂

青腰按节临天关,幻成圭璧惊人寰。

一朝忽起枯槁想,堕作人间冰雪颜。

国香端拟避清绝,凤车安得窥幽闲。

雪中长疑肌起粟,挽住直恐乘风还。

风流别乘似何逊,哦诗兴健排江山。

华堂烧灯呼客醉,况引玉颊依雕阑。

广平题赋工婉媚,杜陵索句愁飞翻。

山人径欲悟香寂,何当步绕横斜间。

(0)

懋南博士暂出回邑以盛藻见观谨依韵奉和二首·其二

公退萧閒闭息深,从来县谱用山阴。

威棱少霁髯垂几,才韵频将笔捶琴。

取急卧家聊小憩,捧符还郡却幽寻。

风流若把名香拟,堪作盈斤百和沉。

(0)

次韵景纯后圃宴集

携装过我路漫漫,聊命杯铛为禦寒。

漏月竹疏怜影碎,干霄楸老见根蟠。

城头飞屐千峰迥,楼角凭栏六幕宽。

尚欲相留过残腊,小园佳致雪中看。

(0)

翠云岩次陈默堂韵

济渡游丹洞,穿林惹翠云。

迩来多野趣,殊觉少尘纷。

笑日花迎客,临岩鸟唤群。

真机皆自得,此道与平分。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强至 程公许 孙一元 欧必元 李昱 苏葵 林弼 郭印 区越 林希逸 韩元吉 李石 葛胜仲 缪公恩 王称 陈宓 王洋 史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