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国由来一字间,上方无剑讨神奸。
虞渊日入谁能取,沧海龙游遂不还。
夜后蜀禽犹迸血,秋来湘竹总成斑。
丹青俎豆休明事,一簇崇祠几仞山。
误国由来一字间,上方无剑讨神奸。
虞渊日入谁能取,沧海龙游遂不还。
夜后蜀禽犹迸血,秋来湘竹总成斑。
丹青俎豆休明事,一簇崇祠几仞山。
这首诗《崖门吊古三首(其三)》是明代诗人吴旦所作,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追忆与反思,表达了对国家兴衰、英雄命运的深沉感慨。
首句“误国由来一字间”,以简练的语言揭示了国家兴亡往往因一个决定或细节而起,暗含对历史转折点的深刻洞察。接着,“上方无剑讨神奸”一句,运用象征手法,将权力斗争比喻为寻求正义的过程,暗示了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正义与邪恶之间的较量。
“虞渊日入谁能取,沧海龙游遂不还”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虞渊代表日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终结;沧海龙游则寓意英雄的壮志未酬,最终归于寂灭。这两句诗反映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和对历史悲剧的深刻思考。
“夜后蜀禽犹迸血,秋来湘竹总成斑”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蜀禽在夜晚仍能发出悲鸣,湘竹在秋天染上了斑驳的颜色,这些意象都充满了哀伤和无奈,象征着英雄的遗恨和历史的无情。
最后,“丹青俎豆休明事,一簇崇祠几仞山”表达了对英雄事迹的纪念与敬仰。丹青俎豆代表着祭祀仪式,崇祠则是对英雄的纪念场所。诗人通过这一场景的描绘,寄托了对历史英雄的缅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记忆的珍视和传承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对英雄命运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兴衰、人性善恶以及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