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郊晴旭晃銮仪,天路无尘进辇迟。
京兆青箱依耒耜,教坊花鼓应旌旗。
明禋早致先农享,粒食仍歌后稷诗。
圣主重民亲稼穑,此生何幸际昌期。
南郊晴旭晃銮仪,天路无尘进辇迟。
京兆青箱依耒耜,教坊花鼓应旌旗。
明禋早致先农享,粒食仍歌后稷诗。
圣主重民亲稼穑,此生何幸际昌期。
这首明代倪岳的诗描绘了弘治年间皇帝在南郊举行亲耕仪式的盛况。首句“南郊晴旭晃銮仪”展现了阳光明媚的早晨,皇家仪仗队的辉煌景象。接着,“天路无尘进辇迟”写出了道路洁净,皇帝乘车缓缓行进的庄重气氛。
“京兆青箱依耒耜”描述了京城农田里,农具整齐排列,象征着对农耕的尊重和对农业的重视。“教坊花鼓应旌旗”则通过热闹的音乐和旗帜,烘托出庆典的喜庆与隆重。
“明禋早致先农享”表达了对先农神的敬奉,祈求丰收。“粒食仍歌后稷诗”则体现了对后稷这位农业始祖的颂扬,以及对农事诗歌的吟唱,强化了对农业文化的传承。
最后两句“圣主重民亲稼穑,此生何幸际昌期”直接表达了皇帝亲耕的意义,即圣明的君主重视民生,亲自参与农事,诗人深感荣幸能见证这样的盛世。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弘治年间皇帝亲耕的场景,既体现了对农业的尊崇,也表达了对国泰民安的赞美。
丹山有灵鸟,文采相颉颃。
饥餐琅玕实,渴饮瑶池浆。
清音谐韶乐,锦羽映朝阳。
飞飞燕雀群,俯仰被馀光。
颠风折梧桐,鸣凤忽摧伤。
孤凰抱哀思,辑羽不复扬。
徘徊念同侣,躯命倏销亡。
翩翩九苞雏,览德岐山冈。
皇皇奋南征,哀鸣激中肠。
容华不自爱,宁辞关塞长。
死者不复生,龟麟总茫茫。
愿言勿残毁,阿阁正相望。
中吴之山何壮哉,群峰拥翠西南来。
就中天池秀莫比,灵境迥出如天台。
石林青苍蔽晴昼,草碧花香春雨后。
莲峰倒影落寒波,松籁翻声作金奏。
兰若去空不盈尺,山僧住久甘岑寂。
云中犬吠有人来,烟外钟鸣知日夕。
忆昔携君行乐时,浴沂风味相追随。
流觞共藉池边草,瀹茗还题石上诗。
怜君别去金陵路,嗟我穷年守芸蠹。
每怀清景只依然,常恐朱颜不如故。
今年君随春共还,访我来需画里山。
阴崖石壁才隐起,但见云雾飞窗间。
明朝持向金陵去,故山移入斋居内。
吟馀时复一披图,应念当年共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