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简梁园宴未怅,先惊白雪满明床。
岂缘谢女同歌咏,一夜飘扬柳絮狂。
授简梁园宴未怅,先惊白雪满明床。
岂缘谢女同歌咏,一夜飘扬柳絮狂。
这首诗描绘了初入楚地时,韩先生在寓所清晨起床,发现被褥上皆是雪花的情景。诗人以戏谑的口吻回应,表达了对雪花飘扬景象的生动描绘和独特感受。
首句“授简梁园宴未怅”,借用典故,暗示韩先生在梁园宴席上尚未离去,却已感受到离别的愁绪。这里巧妙地将宴会的欢愉与即将到来的别离情绪交织在一起,为全诗定下了一种略带忧郁的基调。
次句“先惊白雪满明床”,直接描绘了雪花覆盖被褥的场景,用“惊”字强调了这种意外的美丽与惊喜。雪花不仅覆盖了床铺,也仿佛给整个空间披上了一层洁白的外衣,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纯净的氛围。
接着,“岂缘谢女同歌咏”,诗人借用了谢道韫的故事,暗指雪花的飘落如同古代才女的吟咏,增添了文雅与诗意。同时,这句话也表达了对韩先生才华的赞赏,暗示雪花的飘扬与韩先生的文学成就相得益彰。
最后,“一夜飘扬柳絮狂”,将雪花比作狂舞的柳絮,形象地描绘了雪花在空中飞舞的动态美。这一比喻不仅展现了雪花的轻盈与自由,也寓意着韩先生作品中的灵动与飞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初冬时节雪花飘落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表达了对韩先生才华的欣赏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诗中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展现出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和扁不并世,世岂无良医。
今代王彦若,恨无东坡诗。
大弨卧壮士,积热下脑脂。
神针运斤风,此妙人得知。
君言吾有道,神视了不疑。
擘山导河流,破壁取蛟螭。
圣道如日月,浮云时翳之。
谁为补天手,刮膜施金篦。
韩孟不可作,此艺真吾师。
琴筑虽有韵,不鼓则不鸣。
流水无徽弦,使我神虑清。
风月为节奏,是中无亏成。
聊将不俗耳,听此无弦声。
无声非无闻,声自根极生。
隐几以眼听,颓然遗其形。
少焉性空水,灵台湛虚明。
从渠童子见,掷瓦戏清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