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颍叟弟耕堂即事·其二》
《次韵颍叟弟耕堂即事·其二》全文
宋 / 苏泂   形式: 古风

耕田可无田,耕道岂得道。

物生岂区区,天意非草草。

林茂鸟知归,水清鱼恶扰。

勿谓小人哉,请学樊须老。

(0)
注释
耕田:农耕。
无田:没有田地。
道:大道,道德。
岂:难道。
区区:简单,寻常。
天意:天命,自然规律。
草草:轻率,随便。
林茂:树木茂盛。
鸟知归:鸟儿知道归巢。
水清:水质清澈。
鱼恶扰:鱼儿不喜欢被打扰。
小人:指地位低微或品行不端的人。
樊须老:樊须,孔子弟子,此处代表有智慧的长者。
翻译
耕田不一定要有田地,遵循大道怎能只求表面的道义。
万物生长并非只为了生存,上天的旨意并非轻率草率。
树林繁茂,鸟儿自然知道归宿;水质清澈,鱼儿不愿受打扰。
别小看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人,应当学习樊须老人的智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田园的士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开篇“耕田可无田,耕道岂得道”,表达了对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的辩证关系,指出单纯的物质劳作并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只有通过修身养性、寻找生命真谛的过程,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接着,“物生岂区区,天意非草草”强调了自然万物各有其道,天地之大不容小视,一切皆有其存在的意义,不应以人为本位去评判一切。这里体现了诗人对宇宙、生命和自然规律的尊重与敬畏。

“林茂鸟知归,水清鱼恶扰”则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图景,通过林间鸟鸣和溪水中鱼儿的行为,隐喻出在一个宁静无为的环境中,即便是微小生命也能感受到自然的恩赐,并与自然和谐共存。

最后,“勿谓小人哉,请学樊须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以及对于智者、隐逸者的崇敬之情。樊须老是中国古代的隐士,以其清高脱俗而闻名,诗人在此呼吁读者不要小看那些选择退出尘世纷争、专注于个人修养的人物,而应向他们学习。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顺应自然的生活哲学,以及对精神追求和内心平静的高度重视。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与思考,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意义与价值的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苏泂
朝代:宋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猜你喜欢

五里塘即事

百尺高楼接水天,法王宫殿柳堤边。

曾奉三岛群仙境,一阁秋声半树烟。

(0)

挽朱西安同年二首·其二

竹坞花房我独行,架头书卷尚纵横。

但教格调开生面,未许功名属老成。

三釜终悭邀北望,一官虚寄老西清。

风流顿尽无须恨,百首新诗定有名。

(0)

大慧禅塔

村鸡三唱罢,开户尚茫茫。

烟猎黄沙曲,云蹲白石冈。

钟声流断壑,山色到初阳。

何事东西客,冲寒别故乡。

(0)

祁门竹枝词四首·其一

四面岚光拥斗城,眼前排闼翠微横。

行人如入山阴道,万壑千岩不识名。

(0)

焦园

石径苍苍夕照过,小亭虚敞积烟萝。

千竿绿复潇湘雨,一镜红垂潋滟波。

疏草尚留冰雪在,棋声消得古今多。

鹿车行处春偏早,禾黍秋霖奈晚何。

(0)

偶作

漫说文章富丽工,故应班马独称雄。

何人解道天垂象,星斗纵横碧落中。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幸元龙 邓玉宾 耶律洪基 王翱 金昌绪 尹懋 谭意哥 段文昌 周煇 陆凯 陈鎏 朱之瑜 陈希烈 张正元 何去非 张公乂 方琬 李文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