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道如天望眼开,片云无地著群猜。
千钧用尽能辞力,万木抡馀始见材。
枕为听更寒自警,门因看月夜频推。
虚惭浅薄持衡地,十度悬科五度来。
公道如天望眼开,片云无地著群猜。
千钧用尽能辞力,万木抡馀始见材。
枕为听更寒自警,门因看月夜频推。
虚惭浅薄持衡地,十度悬科五度来。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东阳在癸丑年春闱试毕后,对知举倪侍郎先生所作的两首次韵诗之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公平公正的强烈追求,以及对自己才能的自信与谦逊。
首句“公道如天望眼开”,以“公道”比作“天”,表达了诗人对于公正无私的追求,如同仰望天空般坚定不移。接下来的“片云无地著群猜”,则形象地描绘了在公道面前,任何不实的猜测和质疑都无所遁形,无法立足。
“千钧用尽能辞力,万木抡馀始见材”,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于自身能力的自信。他认为,只有经过充分的努力和考验(“千钧用尽”),才能展现出真正的实力(“辞力”);而当众多的竞争者(“万木”)被筛选掉之后,才能真正显露自己的才华(“始见材”)。
“枕为听更寒自警,门因看月夜频推”,这两句则体现了诗人的自律和勤奋。即使在夜晚,他也会因为听到更声而自觉警醒,勤奋学习;为了更好地观察月亮,甚至会频繁推开房门,表现出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时间的珍惜。
最后,“虚惭浅薄持衡地,十度悬科五度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谦逊态度。尽管他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成功,但他仍然感到自己学识浅薄,不足以承担公正评判的责任。这显示出他不仅有才华,更有高尚的品德和谦逊的态度。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于公平公正的坚持,对于自我能力的自信与谦逊,同时也体现了他的自律、勤奋和高尚品德,是一首充满正能量的作品。
长乐坡前白讥甫,太瘦生缘作诗苦。
我闻斯言不谓然,是亦群儿谤伤语。
三人各瘦公有云,诸弟岂尽能诗人。
《唐书·文苑传》可考,丧乱饥饿丛公身。
自公莅官天宝季,渔阳鼓瞽势何炽!
陷贼归来惊所亲,老瘦当知从此始。
乾坤疮痍劳至尊,苍茫家室空柴门。
三年奔走益潦倒,一身皮骨嗟空存。
我读公诗见大略,浩气纵横非束缚。
况闻下笔如有神,豪吟安得身如削。
披图恍遇山泽癯,聊存诗案明其诬。
闻说李侯亦憔悴,千首敏捷终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