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病堪高卧,何当岁大祲。
云兴万户望,露祷一人心。
有待疑天意,无聊想陆沉。
祇忧鸡骨瘦,何以厌桑林。
善病堪高卧,何当岁大祲。
云兴万户望,露祷一人心。
有待疑天意,无聊想陆沉。
祇忧鸡骨瘦,何以厌桑林。
这首诗《苦旱》由明代诗人孙继皋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面对长时间干旱时人们的焦虑与无奈。
首联“善病堪高卧,何当岁大祲”开篇即点出主题,以“善病”暗示长时间的干旱给人们带来的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而“高卧”则表达了在困境中寻求暂时的逃避与宁静的愿望。然而,“何当岁大祲”一句转折,将希望寄托于未来,期盼着一年的大丰收能缓解当前的苦难。
颔联“云兴万户望,露祷一人心”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依赖与敬畏。云的出现,哪怕只是象征性的,都能激发起民众对雨水的渴望;而露水的降临,则是他们心中最直接的祈祷,反映了人们在干旱面前的无助与虔诚。
颈联“有待疑天意,无聊想陆沉”则展现了诗人对天道的思考与内心的挣扎。在面对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时,人们开始质疑命运的安排,同时也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似乎陷入了一种无法摆脱的困境之中。
尾联“祇忧鸡骨瘦,何以厌桑林”以形象的比喻收束全诗。鸡骨瘦象征着因干旱导致的粮食短缺,而“厌桑林”则是对解决干旱问题的一种期待,即希望找到能够恢复农业生产的方法。这一句既表达了对现实困境的担忧,也寄寓了对未来改善的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干旱现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人们在自然灾难面前的脆弱与坚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寂住峰兮触星斗,寂住师兮古为道。
死中得活未轻酬,不许夜行投晓到。
蔼蔼声光一百年,吾其后兮吾其先。
振领提纲笑多事,掩扉塞路空依然。
龙朔老卢同兀兀,土为貌兮金作骨。
万国争求肯便行,我要重新敲铁佛。
东西南北休云识,枯槁冥冥颇相忆。
天外清风结阵来,狂歌远寄从抛掷。
古松吟绕石磷磷,汤惠休辞岂易闻。
红叶写成藏不得,暮风吹断碧溪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