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演教寺吊楼居朱漕·其一》
《演教寺吊楼居朱漕·其一》全文
宋 / 乐雷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罗带江头蜕绣衣,人归香草谢家池。

祇今玉树埋何处,惆怅僧房认得诗。

(0)
注释
罗带:丝绸腰带,代指女子。
江头:江边。
蜕:脱下。
绣衣:精美的刺绣衣服。
人归:人已离去。
香草:女子的香气或比喻美好的品质。
谢家池:可能指代某人家的池塘,也可能象征女子的居所。
祇今:如今。
玉树:比喻有才华的人,这里指代女子。
埋何处:被埋没在哪里。
惆怅:感到悲伤和失落。
僧房:僧人的住所,这里可能暗示女子的孤独或失去踪迹。
认得诗:还能记得她的诗,暗示对她的怀念。
翻译
罗带飘落在江边,她换下了华丽的绣衣,
人儿离去,只留下香气在谢家池畔徘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演教寺吊楼居所感受的情景。"罗带江头蜕绣衣",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蜕指的是蚕丝一般细腻的水草,这里用来形容江边的美丽景色。"人归香草谢家池"则是说当人们归去之时,家园附近的香草因秋天的到来而凋零,池塘也因此失去了生机。

接下来的两句"祇今玉树埋何处,惆怅僧房认得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诗人的怀念之情。"祇今"意味着现在,"玉树"是对古代诗人才华的赞美,"埋何处"则是在询问这些才子们如今安息于何处。"惆怅僧房认得诗"表达了诗人在僧房中阅读、思考古人的诗句时所产生的情感波动和对先贤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抒发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以及个人情感的深沉思考。

作者介绍

乐雷发
朝代:宋   字:声远   号:雪矶   籍贯:湖南宁远   生辰:1210年2月11日-1271年11月16日

乐雷发(1210年2月11日-1271年11月16日),字声远,号雪矶,汉族,湖南宁远人。 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乐雷发毕生最大的建树在于诗歌创作,入选《宋百家诗存》、《南宋群贤小集》。留存于世的诗有140余首,其体裁包括七古、五古、七律、五律、七绝、五绝。很多诗,都显出了强烈的民本意识,都洋溢着很深的家国情怀、浓厚的屈原《离骚》遗风,与周敦颐首创的理学渊源,他的民本思想,是舜帝精神的延续与传承。代表作有《雪矶丛稿》、《状元策》、《乌乌歌》、《舂陵道中望九疑》、《九疑紫霞洞歌》、《象岩铭》。 
猜你喜欢

重㝛幽栖寺

南山东面最孤鶱,拄杖时攀问法源。

绀宇中临千嶂小,黄梅旁出一枝尊。

春阶雨歇才悬榻,夏院阴成又扣门。

深洞了无来去迹,只馀石溜滴苔痕。

(0)

春日漫兴·其四

弦月藏云气,幽庭自夜明。

树疏悬鸟㝛,花密照人行。

书册催儿诵,衣囊捡妇情。

人閒纷感触,何遽见无生。

(0)

春日漫兴·其三

春动彭蠡雁,萧萧正北飞。

长空照江水,孤影与斜晖。

托处吾将老,平生侣更稀。

一声当槛外,举首忽沾衣。

(0)

怀王禹卿太守

大江五月水汤汤,送尔西南守夜郎。

闻道还家生白发,可怜解印纵清狂。

天垂襄汉涵秋色,水下金焦接大荒。

青草洞庭还独去,空山枞桂渺相望。

(0)

河上杂诗四首·其三

使者治堤久未还,东南波浪海云閒。

只愁天上桃花水,浸失淮南桂树山。

任土司䢉操户版,薄征都尉且河关。

勤忧中泽须良吏,又待霓旌问里阛。

(0)

泊采石值沈南雷来为姑孰山长夜话因赠

江山俯仰皆吾旧,送我清风满襟袖。

双桡径度大江东,南徼云霞皆出岫。

高阁平临日月辉,倾岩下涌金钟奏。

空江远影吊苍茫,幽谷寒声生左右。

止疑万古谪仙人,念我平生寻邂逅。

那知玉趾向姑溪,正挂蒲帆出杭秀。

开尊丈室寘盘餐,烧烛深宵继穷昼。

小邑经师道自尊,荒村菜食容常瘦。

风搏秋泽见鸿翔,雷响春陂闻雉雊。

安有才如万斛泉,不汲王明藏井甃。

明朝我欲揽钟陵,未获为君停㝛留。

祝君早起济当时,傥有音书寄岩窦。

(0)
诗词分类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诗人
崔道融 王庭筠 李瓒 顾非熊 包恢 羊士谔 陶望龄 崔颢 汪应辰 汪琬 石延年 刘处玄 于濆 王铎 欧阳玄 王筠 王遂 文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