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六月天不雨,千里川原成赤土。
禾黍盈畴强半枯,桔槔遍野民劳苦。
望云仰见日在天,旱魃肆虐如焚煎。
冯夷匿渊恐波竭,夸娥走海愁山然。
天外悠然片云起,倏忽走腾八埏里。
猛风惊电白昼昏,霹雳一声蛟蜃起。
马上谁把天瓢倾,须臾陆地波涛生。
禾黍芃芃复故秀,群黎载道生欢声。
秋来尚见时丰阜,会须售粲三钱斗。
官家燮理当有人,太史还看书大有。
南州六月天不雨,千里川原成赤土。
禾黍盈畴强半枯,桔槔遍野民劳苦。
望云仰见日在天,旱魃肆虐如焚煎。
冯夷匿渊恐波竭,夸娥走海愁山然。
天外悠然片云起,倏忽走腾八埏里。
猛风惊电白昼昏,霹雳一声蛟蜃起。
马上谁把天瓢倾,须臾陆地波涛生。
禾黍芃芃复故秀,群黎载道生欢声。
秋来尚见时丰阜,会须售粲三钱斗。
官家燮理当有人,太史还看书大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南方六月酷热无雨的景象,农作物因干旱而枯萎,人民生活困苦。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表达了期待及时雨水的迫切心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千里川原成赤土”、“望云仰见日在天,旱魃肆虐如焚煎”等,形象地描绘出干旱的严重程度。同时,诗人也表现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如“冯夷匿渊恐波竭,夸娥走海愁山然”表达了面对汹涌澎湃的洪水时的担忧。
接着,诗中转折到雨后的景象,“天外悠然片云起,倏忽走腾八埏里。猛风惊电白昼昏,霹雳一声蛟蜃起”描述了暴风骤雨来临的壮观场面。而“马上谁把天瓢倾,须臾陆地波涛生”则是对这场雨水倾盆大pour的形象描绘。
最后,“禾黍芃芃复故秀,群黎载道生欢声。秋来尚见时丰阜,会须售粲三钱斗”表达了雨后农作物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的心情。而“官家燮理当有人,太史还看书大有”则是对政府管理及天文学者观察天象的赞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情感表达,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农耕情怀,也反映出古人对于自然环境变化的敏锐观察和深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