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苏烈女二首·其一》
《挽苏烈女二首·其一》全文
明 / 董其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战垒多新鬼,衡茅表大家。

所生真不忝,之死更靡他。

青冢颜何厚,崩城事共嗟。

贞魂化雌剑,直可净胡沙。

(0)
鉴赏

这首挽诗《挽苏烈女二首(其一)》由明代诗人董其昌创作,通过对苏烈女的追忆与赞颂,展现了对忠贞不渝精神的崇高敬意。

首句“战垒多新鬼”,开篇即以战场的残酷景象入笔,暗示了苏烈女所处环境的危险与悲壮。接着,“衡茅表大家”一句,通过对比,突出了苏烈女虽身处简陋的衡茅之中,却展现出大家风范的高尚品质。这种对比手法,强化了人物形象的鲜明性与深度。

“所生真不忝,之死更靡他”两句,是对苏烈女生前行为和死后影响的高度评价。她不仅在生时无愧于自己的身份与责任,即使在去世后,她的影响力也未减分毫,这体现了她人格的伟大与深远影响。

“青冢颜何厚,崩城事共嗟”中,“青冢”借指墓地,这里用以形容苏烈女墓地的庄严肃穆,同时也暗含着对她的怀念之情。“颜何厚”则表达了对她美德的深厚赞誉。而“崩城事共嗟”则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人们共同哀悼的情景,强调了苏烈女事迹的感人至深。

最后,“贞魂化雌剑,直可净胡沙”两句,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想象,将苏烈女的贞洁灵魂比作雌剑,象征其坚不可摧的意志与力量,能够清除一切邪恶与不公,达到净化社会的效果。这一结尾,既是对苏烈女精神的最高赞美,也是对其深远影响的寄托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苏烈女生平事迹的深情回顾与高度赞扬,不仅展现了其个人的英勇与高尚,也寄托了对忠贞不渝精神的深深敬仰与向往。

作者介绍
董其昌

董其昌
朝代:明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猜你喜欢

答沈子培比部见访夜谈之作三首·其一

寒夜肯过我,来者非等閒。

取我已逝怀,今夕复见还。

始合若微感,再厉遂无端。

嗟我岂有知,感子难自吞。

长剑四五动,十指千万弹。

持以喻我意,此意殊未殚。

须墨惟沥血,须纸惟刳肝。

执笔为我书,我舌敝犹存。

子心狂而忠,子节纯且坚。

为子所能为,毋为空诟天。

(0)

谩成口号

初度春生先我辰,馀生时日恰逢春。

十年风雨江南路,犹有先朝白发人。

(0)

九日遣怀

绕篱黄菊自幽香,无复龙山落帽狂。

身外老来从杂遝,眼前高处倍凄凉。

妖狐突过荒城雨,旅雁冥飞绝塞霜。

风物关心倦回首,野园柑熟旋分尝。

(0)

燕相府右傅王公为北平宪副刘公画马徵余为诗

骁腾迥踏瘴烟底,万骑纷披不敢嘶。

天绕阆风追日毂,雨收沙苑散霜蹄。

金鞍光动青云表,玉辇飙驰碧海西。

白首何堪攀逸驾,几回执策听朝鸡。

(0)

寄四明诸友

海上归期苦恨迟,归心日与海争驰。

故人有待吾衰矣,一寸寒灰万缕丝。

(0)

挽唐都事

十年沧海上,辛苦赞戎机。

帷幄筹虽在,辕门事已非。

黄金从百鍊,白璧竟全归。

生死俱无憾,千秋仰德辉。

(0)
诗词分类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诗人
陈经邦 薛昂夫 繁钦 杜充 曹仁虎 张潮 席豫 陆贽 卢熊 王琚 顾众 司马承祯 许稷 何焯 谢混 鸠罗摩什 可朋 金俊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