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压瓦轰折椽,跋冻移家劳可怜。
长须赤脚泥一尺,买佣呼酒赊百钱。
饥鸟待我彼檐外,梅花送客此窗前。
百苦千愁不在念,肠断茫茫黯黯天。
高雪压瓦轰折椽,跋冻移家劳可怜。
长须赤脚泥一尺,买佣呼酒赊百钱。
饥鸟待我彼檐外,梅花送客此窗前。
百苦千愁不在念,肠断茫茫黯黯天。
这首诗描绘了在大雪中迁居的情景,充满了生活的艰辛与情感的复杂。首句“高雪压瓦轰折椽”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效果,展现了雪势之大,不仅覆盖了屋顶,甚至重压得瓦片发出轰鸣声,连椽子都可能被折断,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压抑的氛围。
接着,“跋冻移家劳可怜”进一步描述了迁移过程中的艰难,跋涉在冰冻的土地上,每一步都显得格外吃力,这种劳苦令人同情。诗人通过“跋冻”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了迁移者的辛劳与不易。
“长须赤脚泥一尺,买佣呼酒赊百钱”则展示了迁居者的生活状态。他们穿着长须,光着脚,在泥泞中行走,可见条件之艰苦。为了缓解旅途的疲惫,他们雇用了佣人,并赊欠了一百文钱来买酒,试图借酒消愁,但这种奢侈之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和难得。
“饥鸟待我彼檐外,梅花送客此窗前”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生物人格化,饥鸟在屋檐外等待着迁居者,似乎在期待着分享他们的食物;而梅花则在窗前绽放,仿佛在为迁居者送行,增添了一丝温暖与慰藉。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既表现了迁居者的孤独与寂寞,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美好与希望。
最后,“百苦千愁不在念,肠断茫茫黯黯天”表达了诗人对生活苦难的深刻体悟。尽管经历了无数的痛苦和忧愁,但在这一刻,这些负面情绪似乎都被暂时放下了,诗人的心灵在面对自然美景时得到了某种解脱。然而,这种平静是短暂的,因为“肠断茫茫黯黯天”,意味着内心的伤痛依然深重,无法完全消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迁居者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以及他们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希望。
明月枝头香满路。
几日西风,落尽花如雨。
倒照秦眉天镜古。
秋明白鹭双飞处。
自摘霜葱宜荐俎。
可惜重阳,不把黄花与。
帽堕笑凭纤手取。
清歌莫送秋声去。
思生晚眺,岸乌纱平步,春云层绿。
罨画屏风开四面,各样莺花结束。
寒欲残时,香无著处,千树风前玉。
游蜂飞过,隔墙疑是金谷。
偏称晚色横烟,愁凝峨髻,澹生绡裙幅。
缥缈孤山南畔路,相对花房竹屋。
溪足沙明,岩阴石秀,梦冷吟亭宿。
松风古涧,高调月夜清曲。
艳阳不到青山,古阴冷翠成秋苑。
吴娃点黛,江妃拥髻,空濛遮断。
树密藏溪,草深迷市,峭云一片。
二十年旧梦,轻鸥素约,霜丝乱、朱颜变。
龙吻春霏玉溅。
煮银瓶、羊肠车转。
临泉照影,清寒沁骨,客尘都浣。
鸿渐重来,夜深华表,露零鹤怨。
把闲愁换与,楼前晚色,棹沧波远。
有人独立空山,翠髯未觉霜颜老。
新香秀粒,浓光绿浸,千年春小。
布影参旗,障空云盖,沈沈秋晓。
驷苍虬万里,笙吹凤女,骖飞乘、天风袅。
般巧。
霜斤不到。
汉游仙、相从最早。
皴鳞细雨,层阴藏月,朱弦古调。
问讯东桥,故人南岭,倚天长啸。
待凌霄谢了,山深岁晚,素心才表。
夜分溪馆渔灯,巷声乍寂西风定。
河桥径远,玉箫吹断,霜丝舞影。
薄絮秋云,澹蛾山色,宦情归兴。
怕烟江渡后,桃花又泛,宫沟上、春流紧。
新句欲题还省。
透香煤、重牒误隐。
西园已负,林亭移酒,松泉荐茗。
携手同归处,玉奴唤、绿窗春近。
想骄骢、又踏西湖,二十四番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