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老令终归葬日,有司重奏辍朝时。
骈罗卤簿三公礼,告赴同盟五月期。
何处更求廊庙器,是谁重作帝王师。
商山副使偏垂泪,未报当年国士知。
元老令终归葬日,有司重奏辍朝时。
骈罗卤簿三公礼,告赴同盟五月期。
何处更求廊庙器,是谁重作帝王师。
商山副使偏垂泪,未报当年国士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禹偁创作的,名为《太师中书令魏国公册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赵挽歌(其十)》。诗中的语言质朴而富有韵味,每一句都透露出深厚的情感和对历史事件的回顾。
首句“元老令终归葬日,有司重奏辍朝时。”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元老"指的是年迈之人,而"令终归葬日"则是说到了该安息的时候。"有司"通常指官府或管理部门,而"重奏辍朝时"则是在强调某个重要事件的发生。
接着,“骈罗卤簿三公礼,告赴同盟五月期。”这里诗人通过描述祭祀活动的庄严和隆重,表现了对历史人物或重大事件的尊崇。"骈罗卤簿"形容仪式的复杂和正式,而"三公礼"则是指古代对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祭祀礼节。"告赴同盟五月期"可能是在提醒某个重要的约定或承诺。
第三句“何处更求廊庙器,是谁重作帝王师。”诗人在这里询问是否还需要寻找什么遗物或者是谁又在模仿古代帝王的作为。"廊庙器"可能指的是古代宫殿中的器物,而"帝王师"则是对统治者的尊称。
最后,“商山副使偏垂泪,未报当年国士知。”诗人通过商山副使这个角色表达了自己的哀愁和不满。"偏垂泪"形容其悲伤的样子,而"未报当年国士知"则是在说一些事情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或者认可。
整首诗充满了怀旧与思索的情绪,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对逝者哀悼的表达,展现出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
剥啄君家去,同为两县来。
赵施元保社,徐郑亦尊罍。
便做壮心已,须饶老眼开。
交游容易别,十日重徘徊。
文家渺江海,事物隘天地。
不患寡所识,要在索其至。
圣贤力已到,螟蜾世名利。
堂堂一唯翁,守约妙洙泗。
眷言汝少年,趣向已知意。
相从匝寒暑,愧我有事累。
归舟江风急,惜别重增喟。
约己能自修,它年幸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