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闻瑶水上,千岁一开花。
常有双青鸟,何非阿母家。
曾闻瑶水上,千岁一开花。
常有双青鸟,何非阿母家。
这首诗描绘了桃花与青鸟的美丽景象,充满了浪漫与神秘的气息。诗人杨士奇以“曾闻瑶水上,千岁一开花”开篇,巧妙地将桃花与传说中的瑶池相联系,赋予桃花以千年一遇的神秘色彩,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接着,“常有双青鸟,何非阿母家”一句,引入了青鸟这一神话中的使者,进一步增添了诗歌的奇幻感。青鸟常被认为是西王母的使者,这里借以暗示桃花与仙境的关联,表达了诗人对桃花美好品质的赞美和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桃花与青鸟之间的和谐共生,以及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语言简洁而富有诗意,意境深远,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神秘与美丽的桃源世界之中。
名园民喜及时开,聊慰群心共一杯。
美酒众忘深巷陌,好花生值恶风埃。
游人尽陟春台去,尺雨宜苏旱岁来。
病守当筵谁会得,不听钟鼓只听雷。
国艳孤高岂自媒,寒乡加力试栽培。
当时尚昧随和贵,今日真逢左魏开。
名品已先推洛谱,梦魂唯恐失阳台。
花王亲视风骚将,中的方应赏巨杯。
时节清明府事閒,压沙高会敞禅关。
妓歌沈席摧莺舌,花影摇樽衒粉颜。
春色满添膏泽后,人心和入醉游间。
坐中尤觉风来好,白雪飞香混博山。
区区京毂几经春,不退方能运法轮。
欲举筌蹄皆自达,纵罗寒暑岂吾辛。
大千虽纳宁多施,一切谁名得度人。
我已心中了无物,重烦师说究微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