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略如王海日,可云有子;
渊源曾托胡文忠,想见其贤。
福寿略如王海日,可云有子;
渊源曾托胡文忠,想见其贤。
此联以福寿比拟王海之日,赞誉逝者子嗣之多,犹如日出之繁盛,象征着家族的兴旺与传承。"可云有子"四字,既是对子嗣众多的肯定,也暗含对子孙后代品德与才能的期许。接着,"渊源曾托胡文忠"一句,将逝者的血脉与智慧寄托于历史上的名臣胡文忠,暗示了逝者家族的深厚底蕴与荣耀传统。"想见其贤"则表达了对逝者品德与才能的高度评价,认为其如同胡文忠一般贤能,为家族乃至社会做出了卓越贡献。
整体而言,此联通过巧妙的比喻和引申,不仅颂扬了逝者的家族繁盛与后辈众多,更对其个人的品德与才能给予了极高的赞誉,体现了对逝者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
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
只这戴朱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
问古来将相可还存?
也只是虚名儿后人钦敬。
风箫箫兮秋气深,美人千里兮独沉吟。
望故乡兮何处?
倚桂杆兮涕沾襟。
山迢迢兮水长,照轩窗兮明月光。
耿耿不寐兮银河渺茫,罗衫怯怯兮风露凉。
子之遭兮不自由,予之遇兮多烦忧。
之子与我兮心焉相投,思古人兮俾无尤。
人生斯世兮如轻尘,天上人间兮感夙因。
感夙因兮不可惙,素心如何天上月!
将那三春勘破,桃红柳绿待如何?
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
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
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
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