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舆送客过江村,小寺无人半掩门。
古佛负墙尘漠漠,孤灯照殿雨昏昏。
喜投禅榻聊寻梦,懒为啼猿更断魂。
要识人间盛衰理,岸沙君看去年痕。
篮舆送客过江村,小寺无人半掩门。
古佛负墙尘漠漠,孤灯照殿雨昏昏。
喜投禅榻聊寻梦,懒为啼猿更断魂。
要识人间盛衰理,岸沙君看去年痕。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又略带寂寥的山寺景象。诗人乘坐竹篮车(篮舆)过江村,来到一座荒凉的小寺,寺门半掩,显得空寂无人。古佛像倚靠在墙上,积满了厚厚的尘埃,暗淡无光;昏黄的灯光透过雨幕,照亮了空荡的殿宇,营造出一种阴郁的氛围。
诗人进入寺中,暂且放下烦忧,在禅榻上寻找片刻梦境,不愿被哀鸣的猿猴声打扰心绪。他借此情境,深感世间盛衰无常,如同岸边的沙粒,每年都会留下新的痕迹,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寺的冷清与诗人内心的感慨,寓含了对世事沧桑的深刻理解,展现了陆游的沉思与哲理。
填词作诗亦不恶,焉用聚铁铸大错。
南韶使者旧台臣,迂性与时常枘凿。
旅食京华三十年,鹓鸾队底藏孤鹤。
踪迹看如水上萍,交游半似风中萚。
而今已是白头翁,坐对疲氓意萧索。
眼前书卷一秋檠,梦里溪山几芒屩。
高谈欲吐觉心慵,良法思行苦才薄。
皎皎圆蟾竹映窗,沈沈苦雨苔欺阁。
生涯醉醒自无聊,世事苍黄吁可愕。
鹿门深处近吾家,归与庞公行采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