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僧昙隐谢见临韵二首·其二》
《次僧昙隐谢见临韵二首·其二》全文
宋 / 周行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隐迹僧居无所为,蒲团曲几面清池。

一身有累须三径,万物无私各四时。

心与溪山相宛转,事随尘世漫纷披。

山中不用诗招隐,已约施岩采紫芝。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隐居的生活状态,充满了宁静与超脱的氛围。首句“隐迹僧居无所为”,开篇即点明了僧人的生活状态——远离尘嚣,不为世俗所累,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接着,“蒲团曲几面清池”一句,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的环境,暗示了僧人生活的简朴与自然和谐。

“一身有累须三径,万物无私各四时”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僧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宇宙自然的理解。这里的“三径”可能指的是三条通向内心深处的道路,象征着修行者在精神世界中的探索与成长。“万物无私各四时”则表达了自然界万物生长皆遵循其自然规律,不偏不倚,暗示了僧人追求的是一种超越个人情感,顺应自然法则的生活方式。

“心与溪山相宛转,事随尘世漫纷披”两句,将僧人的心境与外界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同时,也反映了僧人对于世间事务的态度,即随缘而行,不被世俗纷扰所困扰。

最后,“山中不用诗招隐,已约施岩采紫芝”两句,以诗人自喻,表达了自己虽身处山林,但并不需要诗歌来吸引隐士前来,因为内心已与自然和谐共处。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寻找灵芝(象征着长寿和智慧)的渴望,寓意着对精神层面追求的执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人隐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体现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文化倾向。

作者介绍

周行己
朝代:宋

温州永嘉人,字恭叔,号浮沚。哲宗元祐六年进士。师事程颐。徽宗崇宁中,官至太学博士。后为齐州教授,发明中庸之旨,邑人始知有伊洛之学。大观三年,罢归,筑浮沚书院以讲学。宣和中,除秘书省正字。有《浮沚集》。
猜你喜欢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禾参

伐彼槎蘖枝,放于冰雪浦。
游鱼趁暖处,忽尔来相聚。
徒为栖托心,不问庇庥主。
一旦悬鼎镬,祸机真自取。

(0)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种鱼

移土湖岸边,一半和鱼子。
池中得春雨,点点活如蚁。
一月便翠鳞,终年必赪尾。
借问两绶人,谁知种鱼利。

(0)

茶中杂咏·煮茶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
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
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0)

添鱼具诗·钓矶

盘滩一片石,置我山居足。
洼处著筣笓,窍中维舟日舟宿。
多逢沙鸟污,爱彼潭云触。
狂奴卧此多,所以蹋帝腹。

(0)

五贶诗·太湖砚

求于花石间,怪状乃天然。
中莹五寸剑,外差千叠莲。
月融还似洗,云湿便堪研。
寄与先生后,应添内外篇。

(0)

五贶诗·诃陵樽

一片鲎鱼壳,其中生翠波。
买须能紫贝,用合对红螺。
尽泻判狂药,禁敲任浩歌。
明朝与君后,争那玉山何。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吴玉如 常燕生 邵祖平 陈以鸿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顾毓琇 胡怀琛 龙榆生 刘景晨 邓均吾 乐时鸣 蔡淑萍 劳思光 金克木 夏承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