绯烟晴日上寥阳,松柏青青夹陛霜。
望气祗看银作阙,来游真诧海成桑。
羽人异代知齐鼎,词客多时识舜裳。
不借王乔双玉舄,乘风能到白云乡。
绯烟晴日上寥阳,松柏青青夹陛霜。
望气祗看银作阙,来游真诧海成桑。
羽人异代知齐鼎,词客多时识舜裳。
不借王乔双玉舄,乘风能到白云乡。
这首明代黎民表的诗《王太常仲谐招同孙孝廉潘光禄范鸿胪诸子游神乐观道馆》描绘了一幅清幽而神秘的景象。首句“绯烟晴日上寥阳”以红霞映照晴空,烘托出神乐观道馆的神圣氛围。接下来,“松柏青青夹陛霜”写出了道观周围松柏挺立,秋霜点缀的静谧环境。
“望气祗看银作阙”运用了道教的象征手法,暗示观内仙气缭绕,仿佛银阙(宫殿)凌空。诗人惊叹于“来游真诧海成桑”,意指眼前的景色如同大海变为桑田,变化神奇,令人惊奇。
“羽人异代知齐鼎”暗指古代仙人或高人,他们知晓历史变迁,如同知道齐国之鼎的传说。而“词客多时识舜裳”则借古喻今,表达对前贤智慧的敬仰,同时也寓含了对道家追求长生不老的向往。
尾联“不借王乔双玉舄,乘风能到白云乡”借用典故,王乔是传说中的仙人,双玉舄是他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如仙人一般无需借助外物,仅凭自身就能御风而行,到达那超凡脱俗的仙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展现了作者对道教文化的热爱和对超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邀请朋友们一同游历这神秘而美好的道观。
月中望黄河,满目金破碎。
沙堤不受月,因水得明晦。
城影落山腰,雁声出云背。
三更天宇高,七月残暑退。
树动风无声,坐久得秋态。
心知寒讯早,预作雪山对。
暂与解烦忧,清露入肝肺。
忽闻伊凉歌,河声助慷慨。
河流去不回,明月年年在。
斟酌古今情,几人临绝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