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浦澄波净远天,龙洲玉树澹林烟。
亭依垒翠初疑画,人出深萝半似仙。
鸂鶒群穿银浪浴,芙蓉尽带锦霞鲜。
可怜中有词人屋,鸟杂书声度渚莲。
珠浦澄波净远天,龙洲玉树澹林烟。
亭依垒翠初疑画,人出深萝半似仙。
鸂鶒群穿银浪浴,芙蓉尽带锦霞鲜。
可怜中有词人屋,鸟杂书声度渚莲。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山水画卷。首句“珠浦澄波净远天”,以“珠浦”形容清澈的水面,如同镶嵌着珍珠一般,波光粼粼,映照着远方的天空,展现出一种纯净而深远的美。接着,“龙洲玉树澹林烟”一句,将视线转向了远处的洲岛,那里生长着如玉一般的树木,与淡淡的林间烟雾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神秘的氛围。
“亭依垒翠初疑画,人出深萝半似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亭台楼阁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仿佛是出自画师之手的杰作。人们从密林中走出,似乎都带有一份超凡脱俗的气息,增添了画面的生动与神秘感。
“鸂鶒群穿银浪浴,芙蓉尽带锦霞鲜”则通过动态的描写,展现了水面上鸂鶒戏水的活泼场景和岸边芙蓉花鲜艳夺目的景象,动静结合,使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和生动。
最后,“可怜中有词人屋,鸟杂书声度渚莲”两句,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相结合,点明了诗中的主题——对文人的敬仰与赞美。在这片美丽的山水之间,不仅有自然的美景,更有文人墨客的居所,他们的声音与鸟鸣交织在一起,穿越莲叶,传递着知识与智慧的芬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文人生活的美好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向往,以及对知识与智慧的崇敬之情。
塞草茫茫塞雪紫,沙啄蛾眉寒瘃指。
妾身辛苦事和亲,万里关山从此始。
日落穹庐望汉宫。禾央宫月半朦胧。
宫中自识君王面,偶隔君门一万重。
小弦声吆大弦急,弦急弦吆如帛裂。
琵琶抛却不成弹,匹似妾身长断绝。
和亲辛苦惟妾身,汉家十载无边尘。
回头翻觉君恩重,胜作《长门赋》里人。
逶迤石屋岭,罨蔼南屏山。
森然列翠屏,势欲全湖环。
看山贵看色,岂必穷登攀。
譬如绝代人,望远尤珊珊。
参差倚岩树,掩映峰孱颜。
浓翠暖欲飞,荡漾如层澜。
微风一披拂,散入虚无间。
此景静中会,欲画无荆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