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禅榻,百和旃檀薰透。
花冠啼罢,乌龙睡熟,紫竹清幽黄帔瘦。
小袒裶罗袖。双垒湘裙红吐,花边一绺。
最怜他、趺坐桃笙,一派秋江绿皱。
灵山参破风幡后。奈十年前事,终向心头有。
佳人不偶。记惜玉情怀,窃香时候。迦文消夙垢。
正值钟声报午,苔阴移昼。
问笼中、白雪衣娘,一卷名经完否。
萧萧禅榻,百和旃檀薰透。
花冠啼罢,乌龙睡熟,紫竹清幽黄帔瘦。
小袒裶罗袖。双垒湘裙红吐,花边一绺。
最怜他、趺坐桃笙,一派秋江绿皱。
灵山参破风幡后。奈十年前事,终向心头有。
佳人不偶。记惜玉情怀,窃香时候。迦文消夙垢。
正值钟声报午,苔阴移昼。
问笼中、白雪衣娘,一卷名经完否。
此诗描绘了一位女子静坐禅修的场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内心的宁静与超脱。首句“萧萧禅榻,百和旃檀薰透”便营造出一种清幽、庄严的氛围,禅榻之上弥漫着浓郁的香氛,仿佛能洗净尘世的纷扰。接着,“花冠啼罢,乌龙睡熟,紫竹清幽黄帔瘦”几句,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将女子静坐时的环境与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花冠轻摆,乌龙安眠,紫竹环绕,黄帔轻盈,构成一幅和谐宁静的画面。
“小袒裶罗袖。双垒湘裙红吐,花边一绺”进一步刻画了女子的服饰与姿态,袒露的罗袖、红色的湘裙以及花边的点缀,既展现了女子的柔美,又不失禅修的庄重。接下来,“最怜他、趺坐桃笙,一派秋江绿皱”则将女子的坐姿与自然景象相融合,仿佛她与周围的世界融为一体,静谧而深邃。
“灵山参破风幡后。奈十年前事,终向心头有”表达了女子在灵山参悟后的内心世界,虽然经历了岁月的流转,但那些往事依然在心中留下痕迹,难以忘怀。这种情感的深度与复杂性,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富有层次感。
最后,“佳人不偶。记惜玉情怀,窃香时候。迦文消夙垢。正值钟声报午,苔阴移昼。问笼中、白雪衣娘,一卷名经完否”则以佳人的形象,回顾了她曾经的情感经历与修行过程,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下修行的专注与期待。整个诗篇在描绘女子坐禅的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情感与修行的深刻思考,展现出作者独特的艺术视角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
走来窗下笑相扶。
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
等闲妨了绣功夫。
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
一年春事都来几。
早过了、三之二。
绿暗红嫣浑可事。
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
买花载酒长安市。
又争似家山见桃李。
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