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舟孤屿下,解缆未明前。
浪影带残月,山光浮曙烟。
微霞初映海,新涨漫回川。
起向孤篷倚,吟怀正浩然。
泊舟孤屿下,解缆未明前。
浪影带残月,山光浮曙烟。
微霞初映海,新涨漫回川。
起向孤篷倚,吟怀正浩然。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时分,诗人独自停泊在孤岛上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壮美。首句“泊舟孤屿下”,直接点明了地点,一个孤独的岛屿上停泊着船只,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接着,“解缆未明前”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天还未大亮,诗人便已开始准备启程。
“浪影带残月,山光浮曙烟”两句,运用了对比和叠加的手法,将月光、浪影、山色、晨雾等元素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富有层次感的画面。残月的余晖与波光粼粼的水面相互映照,山峰在晨曦中若隐若现,而远处的雾气则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朦胧。
“微霞初映海,新涨漫回川”进一步描绘了日出时分的景象。微弱的霞光渐渐照亮海面,新潮涌动,覆盖了河流,整个世界仿佛被一层温暖的色彩所包裹。这种由暗到明的变化,不仅体现了自然界的规律,也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最后,“起向孤篷倚,吟怀正浩然”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面对如此壮丽的景色,他选择了倚靠在船篷上,静静地欣赏,心中充满了豪迈与豁达。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性,也传递出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感和热爱,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
北方有事南方惊,大府失职请募兵。
穿窬踊跃乞丐笑,慷慨争赋从军行。
百日筑一堡,千日成一营。
鼛鼓不须促,此间殊太平。
白昼攫金索醉饱,道逢红袖争调情。
小民不知虏骑侵犯作何状,但见满地貔虎形狰狞。
告之天子天子不得闻,将军奇计邀恩纶。
告之将军,将军逍遥河上不见人。
脧削千军肥一身,即使见之不敢嗔。
似言此辈为尔护田里,琐琐淫黥安足论。
养狸守鸭饲以鸭,引虎驱狼虎出柙。
反因外寇召内忧,只有军威无国法。
屠沽封侯亦有人,执此求材材已狭。
何况不谙步伐谙焚劫,扰民则勇闻敌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