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红不暖凝酥面,春来未许春莺见。
小凭侍儿肩,花寒人可怜。
无言空拥袖,兰气熏花透。
髻压一枝斜,前身萼绿华。
斜红不暖凝酥面,春来未许春莺见。
小凭侍儿肩,花寒人可怜。
无言空拥袖,兰气熏花透。
髻压一枝斜,前身萼绿华。
这首《菩萨蛮·题呵手梅妆图》由清代诗人厉鹗所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呵手梅妆图景。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在冬日里为梅花妆点时的情态与心境。
首句“斜红不暖凝酥面”,以“斜红”形容女子脸颊上的红晕,与“凝酥面”相呼应,形象地描绘了女子肌肤如雪,红晕自然晕染的美丽景象。然而,“不暖”二字则暗示了冬日的寒冷,与女子的温婉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冷艳而柔美的氛围。
接着,“春来未许春莺见”一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春莺拟作女子的观众,表达了女子在冬日里精心打扮,等待春天来临的期待之情。这种期待不仅是对自然界的期待,也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小凭侍儿肩,花寒人可怜。”描绘了女子在侍女的帮助下,轻轻倚靠在侍女肩上,仿佛在寒冷的冬日里寻求一丝温暖。这一细节不仅表现了女子的娇弱,也体现了侍女的细心与关怀,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画面。
“无言空拥袖,兰气熏花透。”女子默默无语,只是轻轻拥着衣袖,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兰花香气,似乎连花儿都感受到了这份静谧与美好。这句诗通过嗅觉和视觉的结合,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意境,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股幽香与静谧。
最后,“髻压一枝斜,前身萼绿华。”女子的发髻上插着一枝斜出的梅花,仿佛是她化身成了传说中的萼绿华仙子。这一句不仅赞美了女子的美丽,也借梅花象征了女子高洁脱俗的气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女子在冬日里为梅花妆点时的美丽与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充满了诗意与美感。
幽人筑淇澳,不与世相闻。
独携千卷书,过于骨肉亲。
辛苦作室堂,插架如鱼鳞。
时时体不住,一遇千载人。
山川兵火后,墟庙金石存。
消磨馀纸墨,幻灭去无痕。
功名但如此,知子道可尊。
不遗世一毫,以全与其身。
包丑傅黛膏,百态售笑颦。
谁能双蛾眉,闭户自贵珍。
鄙人有夙尚,愿与幽侣敦。
他年抱健犊,听啸入苏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