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昔负奇气,携书游泮庠。
学成迈流辈,策足驰康庄。
袖然掇乡荐,职教居蜀邦。
乐育著成绩,升擢闽海旁。
讲道心靡懈,善诱极周详。
于兹复九载,化雨深门墙。
既最天官考,超秩严诠量。
谓子才力优,岂宜专一方。
分教登胄学,斯文有荣光。
时当仲冬候,旋载南京航。
河冰冻未坚,执别途路长。
翔风振林木,鸿雁鸣且翔。
徘徊不能去,浩歌慨以慷。
愿言厉初志,为国成俊良。
作诗写朋好,白首无相忘。
子昔负奇气,携书游泮庠。
学成迈流辈,策足驰康庄。
袖然掇乡荐,职教居蜀邦。
乐育著成绩,升擢闽海旁。
讲道心靡懈,善诱极周详。
于兹复九载,化雨深门墙。
既最天官考,超秩严诠量。
谓子才力优,岂宜专一方。
分教登胄学,斯文有荣光。
时当仲冬候,旋载南京航。
河冰冻未坚,执别途路长。
翔风振林木,鸿雁鸣且翔。
徘徊不能去,浩歌慨以慷。
愿言厉初志,为国成俊良。
作诗写朋好,白首无相忘。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金幼孜所作的《赠李翊赴南京国学助教》。诗中描绘了对友人李翊即将前往南京国学担任助教的深情祝福与勉励。
首句“子昔负奇气,携书游泮庠”,赞美李翊年轻时怀揣非凡之气,带着书籍游历学府,展现了他求知若渴、才华横溢的一面。接着“学成迈流辈,策足驰康庄”描述了李翊学业有成,超越同辈,脚步稳健地迈向成功之路。
“袖然掇乡荐,职教居蜀邦”赞颂李翊在家乡取得乡试第一名的成绩,并担任教育职务,为蜀地培育人才。“乐育著成绩,升擢闽海旁”进一步强调他在教育事业上的卓越成就,晋升至福建等地继续贡献。
“讲道心靡懈,善诱极周详”表现了李翊在教学过程中严谨认真,善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于兹复九载,化雨深门墙”则表达了他对教育的长期坚守和深厚影响。
“既最天官考,超秩严诠量”说明李翊在官考中表现出色,晋升速度迅速。“谓子才力优,岂宜专一方”表达了对李翊多方面才能的认可,认为他不应局限于某一领域。
“分教登胄学,斯文有荣光”预祝李翊在南京国学的教学生涯中,不仅个人荣耀,也为文化传承增添光彩。“时当仲冬候,旋载南京航”点明送别的时节与目的地。
“河冰冻未坚,执别途路长”描绘了离别的场景,河面虽已结冰但尚未坚固,象征着友情虽面临考验,但道路漫长,情谊永存。“翔风振林木,鸿雁鸣且翔”以自然景象比喻友情的坚韧与自由。
“徘徊不能去,浩歌慨以慷”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通过高歌表达内心的慷慨激昂。“愿言厉初志,为国成俊良”寄语李翊坚守初心,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最后,“作诗写朋好,白首无相忘”表达了诗人对这段友谊的珍视,希望无论年华如何老去,这份友情都能铭记在心,永不忘记。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成就的赞美,也有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教育事业的崇高敬意。
正星杓首舍,月律开祥,嗣兴芳序。
梦协长庚,诞清朝仪羽。
运继姬周,庆流嵩岳,认再生申甫。
职尹京华,功宣国计,声猷兼著。
子建文章,懿侯宗范,叔度襟怀,紫芝眉宇。
燕启佳辰,满东风兰雾。
脆管繁弦,绣茵檀板,会饭中仙侣。
世仰真贤,朝尊大老,长亲尧主。
紫府制金钥,银汉夜乘槎。
老仙暂驻幢节,来佐玉皇家。
翠发朱颜好在,肘后有方医国,宝鼎养丹砂。
谈笑功名了,身退饭胡麻。
游物外,聚紫脑,练青芽。
星垣寓直有子,曾步八砖花。
来岁称觞寿宴,衮绣彩衣交映,重荐枣如瓜。
俯首拾瑶草,长啸卧烟霞。
嫩凉如水,正一天风露,秋容如沐。
明日中秋今夜月,千里清辉光足。
周室姬公,唐家元轨,来享人间福。
老人星瑞,光芒南照檐曲。
行看裂土分茅,朱颜青鬓,好称腰横玉。
便挽银河斟北斗,倾作千钟醽醁。
子舍荣华,孙枝赫奕,茂盛同松竹。
尊前欢笑,竞将椿算为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