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出北郭门,风悲白杨树。
累累古今坟,高下正相似。
中有百年人,长眠不知曙。
荒烟狐兔游,落日樵牧语。
蒺藜秋著花,一望迥无际。
感彼雍门琴,凄然泪如注。
步出北郭门,风悲白杨树。
累累古今坟,高下正相似。
中有百年人,长眠不知曙。
荒烟狐兔游,落日樵牧语。
蒺藜秋著花,一望迥无际。
感彼雍门琴,凄然泪如注。
这首明代诗人童轩的《感寓(其三十六)》描绘了一幅凄凉而深沉的郊野景象。诗人走出北郭门,感受到风中白杨树的哀鸣,似乎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他注意到坟墓高低错落,象征着岁月流转,无论贵贱,最终都将归于尘土。诗人感慨其中长眠的古人,他们无法感知日出日落,暗示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接着,他描绘了荒烟笼罩的狐狸与兔子出没,以及樵夫牧童傍晚的交谈声,这些画面增添了孤独与寂寥之感。秋天的蒺藜开花了,一眼望去,辽阔无垠,更显天地之大与人生之渺小。最后,诗人被这荒凉景色触动,联想到古代音乐家雍门子的琴声,那琴音凄切,让诗人内心涌起深深的哀伤,泪水如注。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寄寓了对生死、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表达深沉而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