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血战窟曾腥,百二雄?不在扃。
安得将军奋猿臂,生擒老上捣龙庭。
丝纶远大承皇祖,爵禄分明点客星。
借问东南多竹箭,君王亲发为清宁。
长城血战窟曾腥,百二雄?不在扃。
安得将军奋猿臂,生擒老上捣龙庭。
丝纶远大承皇祖,爵禄分明点客星。
借问东南多竹箭,君王亲发为清宁。
这首诗《冬心(其一)》由明末清初诗人陈子升所作,通过对长城的历史背景和将军英勇事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与对国家安定的渴望。
首句“长城血战窟曾腥”,以“腥”字形象地描绘了长城边疆的残酷战斗场景,暗示了历史上的烽火连天,血流成河。接着“百二雄关不在扃”,“扃”指关闭,这里暗含了对失去昔日雄关壮丽景象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边防力量减弱的忧虑。
“安得将军奋猿臂,生擒老上捣龙庭”,诗人想象着如果有一位英勇的将军,能够像猿猴般灵活勇猛,亲自深入敌境,擒获敌方首领,彻底击溃敌人,恢复国家的安宁。这不仅是对历史英雄的向往,也是对现实国家安全的深深关切。
“丝纶远大承皇祖,爵禄分明点客星”,这两句通过比喻,赞美了先祖的智慧和远见,以及国家对于功臣的奖励制度,强调了对历史传统的尊重和对功勋的肯定。
最后,“借问东南多竹箭,君王亲发为清宁”,诗人以“竹箭”象征国家的力量和坚韧,希望君王能亲自领导,如同竹箭一般锐利坚定,为国家带来和平与安宁。这表达了诗人对君主的期待,希望他能以身作则,带领国家走向繁荣稳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崇敬、对国家安定的渴望以及对君主的期待,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怀和历史感的作品。
倩云罗雁影,为一访、秋娘消息。
在天愿为,鹣鹣双比翼,密证鸳藉。
最记年时事,令宾初睹,醉锦帷春色。
凭肩枕臂分芗泽。凤觜纤红,螺眉浅碧。
销魂定情今夕。乍鬟松舄褪,娇汗香渍。
鸾弦易歰,甚欢悰顿隔。燕语雕梁,渺伤倦客。
相思镇悔相识。怕西风翠袖,玉颜殊昔。
章台道、钿车声寂。
空怊怅、箧里湘钩,慰我断肠幽忆。
秋檠泪、还替人惜。听夜深、细雨纱窗外,檐花正滴。
归计尽蹉跎,渐秋深、怕问东篱消息。
暝色起江城,霜风紧、朔管数声吹入。
载花双楫,昔游剩与船娘说。
何处登高,空怅望云外,遥青一发。
诗人老去相逢,尚陆沈黄绶,鬓斑盈雪。
醉别不成欢,依稀似、枫荻浔阳萧瑟。
予怀渺渺,几时同谱蘋洲笛。
珍重寒香,知未晚、莫负赏心风月。
凝望久,恁风殢归程,月添愁侣。
况茂陵消瘦,年年惯听秋雨。应念离思苦。
懒为伊重诉。天宇阔,祗怨南鸿,撇我先去。
休睹大堤草色,总是春前相送路。
早过了、星期鹊驾,情思罥蛛户。
感时恨别,谁遣此、两般心绪。
憔悴甚,怕共花歌月舞。
翛然笠屐坡仙影,耆英楚庭犹睹。
国秀编遗,琅嬛校秘,坛坫西园曾主。枝官老去。
便识字耕田,换将华组。
一锸归来,海南烟雨自今古。白云蒲涧深处。
记承平旧事,尊畔鹃语。
霰集当时,陆沈此日,庾信江关非故。风流迥慕。
托桃李余阴,鲤庭追步。赞缀先贤,授经留世谱。
任遮断、漫天飞絮。暗淡韶光,落红庭户。
雨横风狂,燕悽莺怨又多许。
花幡料理,还欲傍、危栏树。
剩得几分春,偏对著、茫茫长此。薄暮。
看斜阳花外,历乱倦蜂无数。
繁华换了,怎佳节、绿阴轻付。听桥上、隐隐鹃声。
问来日、芳丛谁主。但照眼荼蘼,离思牵萦金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