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已阑人意倦,出门风物更萧然。
水摇疏树荒城路,日带浮云欲雪天。
未有诗书论进退,谩期身世托林泉。
因思漠北离群久,此日穷居赖见贤。
一岁已阑人意倦,出门风物更萧然。
水摇疏树荒城路,日带浮云欲雪天。
未有诗书论进退,谩期身世托林泉。
因思漠北离群久,此日穷居赖见贤。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淡泊,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怀念和渴望。
“一岁已阑人意倦”表现出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一种疲惫感,而“出门风物更萧然”则是外界景象给予内心的印证,都是对过往经历的一种反思。这里的“一岁已阑”,并非指实际时间长度,而是一种艺术夸张,用以强调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感。
“水摇疏树荒城路”、“日带浮云欲雪天”两句描写了一幅荒凉萧索的画面,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烘托出一种寂寞与凄清的情怀。其中,“水摇疏树”表现了时间流逝带来的衰败,而“日带浮云欲雪天”则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隐喻。
“未有诗书论进退,谩期身世托林泉。”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的无奈与淡然,以及对个人生涯选择的坚持。诗人没有通过诗书来讨论自己的前程,而是将个人的生命寄托于自然之中,这种超脱世俗的态度,是古代文人常有的精神追求。
“因思漠北离群久,此日穷居赖见贤。”最后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远方友人(孙正之)的深切怀念,以及在孤独与贫困中对智者的依赖。这里的“漠北”指的是遥远的地方,“离群久”表达了与朋友相隔已久的心情,而“此日穷居赖见贤”则是诗人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精神上依然能够得到安慰,是因为有智者的存在。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以及对友情与智慧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