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得孙正之诗因寄呈曾子固》
《得孙正之诗因寄呈曾子固》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一岁已阑人意倦,出门风物更萧然。

水摇疏树荒城路,日带浮云欲雪天。

未有诗书论进退,谩期身世托林泉。

因思漠北离群久,此日穷居赖见贤。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ūnzhèngzhīshīyīnchéngcéng
sòng / wángānshí

suìlánrénjuànchūménfēnggèngxiāorán

shuǐyáoshūshùhuāngchéngdàiyúnxuětiān

wèiyǒushīshūlùnjìn退tuìmànshēnshìtuōlínquán

yīnběiqúnjiǔqiónglàijiànxián

翻译
一年将尽,人心疲惫,出门所见景色更加凄凉。
水波摇动稀疏的树木,荒废的城市道路,太阳带着浮云,预示着即将下雪的天气。
没有书籍和诗文来讨论进退之策,只能寄托于山林泉石的生活。
想起在遥远的漠北独自生活已久,如今困顿之中,能见到贤者实属难得。
注释
一岁:一年。
阑:将尽。
人意倦:人心疲惫。
风物:景色。
更:更加。
萧然:凄凉。
水摇:水波摇动。
疏树:稀疏的树木。
荒城路:荒废的城市道路。
日带:太阳带着。
浮云:浮云。
欲雪天:即将下雪的天气。
诗书:书籍和诗文。
论进退:讨论进退之策。
谩期:只能寄托。
身世:生活。
林泉:山林泉石。
漠北:遥远的漠北。
离群久:独自生活已久。
此日:如今。
穷居:困顿的生活。
赖:依赖。
见贤:见到贤者。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淡泊,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怀念和渴望。

“一岁已阑人意倦”表现出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一种疲惫感,而“出门风物更萧然”则是外界景象给予内心的印证,都是对过往经历的一种反思。这里的“一岁已阑”,并非指实际时间长度,而是一种艺术夸张,用以强调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感。

“水摇疏树荒城路”、“日带浮云欲雪天”两句描写了一幅荒凉萧索的画面,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烘托出一种寂寞与凄清的情怀。其中,“水摇疏树”表现了时间流逝带来的衰败,而“日带浮云欲雪天”则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隐喻。

“未有诗书论进退,谩期身世托林泉。”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仕途的无奈与淡然,以及对个人生涯选择的坚持。诗人没有通过诗书来讨论自己的前程,而是将个人的生命寄托于自然之中,这种超脱世俗的态度,是古代文人常有的精神追求。

“因思漠北离群久,此日穷居赖见贤。”最后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远方友人(孙正之)的深切怀念,以及在孤独与贫困中对智者的依赖。这里的“漠北”指的是遥远的地方,“离群久”表达了与朋友相隔已久的心情,而“此日穷居赖见贤”则是诗人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精神上依然能够得到安慰,是因为有智者的存在。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以及对友情与智慧的珍视。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灵石道中

汾水环灵石,苍山落日程。

攒峰寒雾结,宿莽暮烟生。

牧笛横牛背,樵歌杂雁声。

夕阳催去骑,绿树绕行旌。

坠叶三秋思,飘蓬万里情。

家山渐喜近,人语似秦城。

(0)

归来

望望江山阻且脩,归来泉石漫夷犹。

黄尘瞥眼无人见,输与寒蝉自管秋。

(0)

寻天台山水

桃花洞口流水源,石梁桥畔古苔存。

山人遥赠金鹅蕊,笑隔云光无一言。

(0)

思贤书院十首·其一青龙桥

石梁无病涉,杖屦时相逢。

昔闻横空霓,今见跨水龙。

(0)

偶成二首·其一

寒日下高木,照见女几山。

豺虎声相闻,何人当九关。

(0)

李郎中元任过别湖上

苦竹泠泠沙雨青,秋风别我钓鱼汀。

好持使节朝天子,莫道江湖有客星。

北固云回山历历,洪河龙斗浪冥冥。

眼中经济须公等,殿上夔龙有典刑。

(0)
诗词分类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诗人
杨巍 叶茵 陈匪石 牟巘 华岳 何绛 王缜 释宗泐 蓝智 区元晋 王廷陈 林熙春 王汝玉 吴妍因 胡仲弓 释道潜 张天赋 黎遂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