搀天元有路,绝俗更无村。
孤眺临崖觜,危升挽木根。
渺茫均远迩,倏忽变明昏。
佛现惊搜句,岩前万口喧。
搀天元有路,绝俗更无村。
孤眺临崖觜,危升挽木根。
渺茫均远迩,倏忽变明昏。
佛现惊搜句,岩前万口喧。
这段诗描绘了诗人在峨眉山的登山过程中所见所感。"搀天元有路,绝俗更无村"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境界,诗人似乎找到了通往仙界的道路,而凡间的村落却已经看不到了。这两句通过对比,强化了诗人所处的高远和孤独。
"孤眺临崖觜,危升挽木根"则具体描写了登山的情景。"孤眺"表明诗人的孤独感受,而"临崖觜"和"危升挽木根"形象地展示了攀岩而上的艰险与危险,通过对自然的细腻刻画,传达出一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
"渺茫均远迩,倏忽变明昏"这一部分则转向了时间和空间的感受。"渺茫"表达了一种广阔无垠的感觉,而"均远迩"则强调了这种感觉是普遍而持续的。"倏忽变明昏"则描绘了光阴变化的迅速,显示了自然界中时间流转的不可捉摸。
最后两句"佛现惊搜句,岩前万口喧"似乎是在写诗人在山中偶遇佛像,或许是心灵上的感悟。"惊搜句"表明诗人的内心活动,而"岩前万口喴"则可能指的是自然界的声音汇聚成一种和谐的乐章,或者是某种超验的体验。
整首诗通过对峨眉山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以及诗人在其中的心灵体验,展现了一个既孤独又与自然合一、寻求超脱世俗烦恼的主题。
西郊岁种十亩麦,自笑不耕惟坐食。
吾人一饱已天幸,此外何心更求得。
我田长熟无旱潦,玉粒收来坚且好。
岂同豪右执券契,虐取多求急于盗。
我家治生无奇功,累世守此慈俭风。
仓囷不满非所恤,冒暑一晒安敢慵。
长空不见纤云起,沽酒烹鸡会邻里。
炎飙不厌尘满身,冷饼行看冰上齿。
閒居舍此一事无,徇时干禄姑舍诸。
信知为农自足乐,秦相未必贤牵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