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峨眉十一首·其九》
《游峨眉十一首·其九》全文
宋 / 冯时行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搀天元有路,绝俗更无村。

孤眺临崖觜,危升挽木根。

渺茫均远迩,倏忽变明昏。

佛现惊搜句,岩前万口喧。

(0)
翻译
高耸入云的道路确实存在,远离尘世的村庄却难觅踪迹。
独自站立在悬崖边,攀爬时紧握着树根以求安全。
远方和近处的景色模糊不清,瞬间明亮或昏暗变换不定。
佛的身影突然出现,让诗人们停下寻找灵感,岩前顿时人声鼎沸。
注释
搀天:高耸入云。
元有:确实存在。
绝俗:远离尘世。
更无:难觅。
孤眺:独自站立。
临崖觜:悬崖边。
危升:危险地攀爬。
挽木根:紧握树根。
渺茫:模糊不清。
均:同样。
远迩:远方和近处。
倏忽:瞬间。
变明昏:变换明亮或昏暗。
佛现:佛的身影出现。
惊搜句:停下寻找灵感。
岩前:岩前。
万口喧:人声鼎沸。
鉴赏

这段诗描绘了诗人在峨眉山的登山过程中所见所感。"搀天元有路,绝俗更无村"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境界,诗人似乎找到了通往仙界的道路,而凡间的村落却已经看不到了。这两句通过对比,强化了诗人所处的高远和孤独。

"孤眺临崖觜,危升挽木根"则具体描写了登山的情景。"孤眺"表明诗人的孤独感受,而"临崖觜"和"危升挽木根"形象地展示了攀岩而上的艰险与危险,通过对自然的细腻刻画,传达出一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

"渺茫均远迩,倏忽变明昏"这一部分则转向了时间和空间的感受。"渺茫"表达了一种广阔无垠的感觉,而"均远迩"则强调了这种感觉是普遍而持续的。"倏忽变明昏"则描绘了光阴变化的迅速,显示了自然界中时间流转的不可捉摸。

最后两句"佛现惊搜句,岩前万口喧"似乎是在写诗人在山中偶遇佛像,或许是心灵上的感悟。"惊搜句"表明诗人的内心活动,而"岩前万口喴"则可能指的是自然界的声音汇聚成一种和谐的乐章,或者是某种超验的体验。

整首诗通过对峨眉山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以及诗人在其中的心灵体验,展现了一个既孤独又与自然合一、寻求超脱世俗烦恼的主题。

作者介绍

冯时行
朝代:宋

冯时行(1100—1163)宋代状元。字当可,号缙云,祖籍浙江诸暨(诸暨紫岩乡祝家坞人),出生地见下籍贯考略。宋徽宗宣和六年恩科状元,历官奉节尉、江原县丞、左朝奉议郎等,后因力主抗金被贬,于重庆结庐授课,坐废十七年后方重新起用,官至成都府路提刑,逝世于四川雅安。著有《缙云文集》43卷,《易伦》2卷。
猜你喜欢

舟中咏落景馀清晖轻桡弄溪渚之句盖孟浩然耶溪泛舟诗也因以其句为韵赋诗十首·其三

老圃发如霜,见客能废锄。

与坐使之年,自云八十馀。

老身六朝民,草舍数世居。

力守远祖言,一字不学书。

(0)

杂感五首·其四

一气不遽变,雨霁皆有符。

死非一旦至,小疾为前驱。

人能谨察之,岂有仓卒虞。

哀哉不知此,虽悔良难图。

(0)

戏题酒家壁三首·其二

送了春归又送秋,人间随处寄悠悠。

百年此际成遗老,万里当时赋远游。

笔力日衰惭阵马,江天岁晚狎冥鸥。

清狂自笑无时歇,又犯新寒上市楼。

(0)

杂兴四首·其四

蛟鳄垂涎历畏涂,如今欢喜去携锄。

一生患难休回首,疋似元符曾上书。

(0)

答人吟

林下闲言语,何须更问为。

自知无纪律,安得谓之诗。

(0)

次韵大父晒麦

西郊岁种十亩麦,自笑不耕惟坐食。

吾人一饱已天幸,此外何心更求得。

我田长熟无旱潦,玉粒收来坚且好。

岂同豪右执券契,虐取多求急于盗。

我家治生无奇功,累世守此慈俭风。

仓囷不满非所恤,冒暑一晒安敢慵。

长空不见纤云起,沽酒烹鸡会邻里。

炎飙不厌尘满身,冷饼行看冰上齿。

閒居舍此一事无,徇时干禄姑舍诸。

信知为农自足乐,秦相未必贤牵卢。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张翼 韩世忠 曹髦 唐廪 张翰 李泌 慧寂 安如山 李冠 袁黄 贾凫西 蔡卞 江忠源 吕惠卿 梁颢 枚乘 阎选 李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