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扉恰对玉屏峰,环合千峰翠万重。
晓映明霞侵薜荔,秋悬白雪点芙蓉。
临池自种先生柳,巢鹤宜栽处士松。
借问当年游宦者,几人曾此蹑高踪。
柴扉恰对玉屏峰,环合千峰翠万重。
晓映明霞侵薜荔,秋悬白雪点芙蓉。
临池自种先生柳,巢鹤宜栽处士松。
借问当年游宦者,几人曾此蹑高踪。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雅的山居图景。首联“柴扉恰对玉屏峰,环合千峰翠万重”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草堂与周围群山的关系,玉屏峰作为背景,与四周郁郁葱葱的山峦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隐逸氛围。
颔联“晓映明霞侵薜荔,秋悬白雪点芙蓉”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季节的变化。清晨的霞光仿佛浸染了山间的薜荔,秋天的白霜点缀在芙蓉之上,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更替。
颈联“临池自种先生柳,巢鹤宜栽处士松”则通过具体的植物形象,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池边种植的柳树,巢中栖息的仙鹤,以及松树的栽植,都象征着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状态——自由自在,与自然和谐共处。
尾联“借问当年游宦者,几人曾此蹑高踪”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过往官场人士的反思,同时也流露出对当前隐居生活的肯定与赞美。这句话意在强调,能够在如此美景中寻得心灵的归宿,实属难得,暗含对世俗功名的淡泊之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深情赞颂,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虚舟纵逸棹,回复遂无穷。
发岁始俯仰,星纪奄将中。
南窗罕悴物,北林荣且丰。
神萍写时雨,晨色奏景风。
既来孰不去?人理固有终。
居常待其尽,曲肱岂伤冲。
迁化或夷险,肆志无窊隆。
即事如已高,何必升华嵩。
凭吊苍茫,衰草外、夕阳残堠。
空留得、浣花诗老,草堂依旧。
幕府十年栖息强,兵戈满地仓皇走。
只乡愁、并入啼鹃,频骚首。花径外,春星瘦。
茅屋底,秋风吼。叹词人漂泊,古今谁偶。
忧国文章知己泪,倦游身世成都酒。
甚而今、景仰说诗王,君知否。
菊蕊小如钱。已试初眠。枯形抱叶等秋蝉。
输与风流狂贺监,醉眼乘船。高枕万山边。
暂谢尘缘。黑甜乡里意萧然。
忽讶人分婪尾酒,明日新年。
女娲炼石如炼铜,铸出梵王千斛钟。
仆夫泉清洗刷早,半是顽铜半玛瑙。
锤金琢玉昆吾刀,盘旋钟纽走蒲牢。
十万八千《法华》字,《金刚般若》居其次。
贝叶灵文满背腹,一声撞破莲花狱。
万鬼桁杨暂脱离,不愁漏尽啼荒鸡。
昼夜百刻三千杵,菩萨慈悲泪如雨。
森罗殿前免刑戮,恶鬼狰狞齐退役。
一击渊渊大地惊,青莲字字有潮音。
特为众生解冤结,共听毗庐广长舌。
敢言佛说尽荒唐,劳我阇黎日夜忙。
安得成汤开一面,吉网罗钳都不见。
青山隐隐水茫茫,时节登高却异乡。
孤城孤客孤舟上,铁石人也断肠,泪涟涟断送了秋光。
黄花梦,一夜香,过了重阳。
夕阳西下水东流,一事无成两鬓秋。
伤心人比黄花瘦,怯重阳九月九。
强登临情思悠悠,望故国三千里,倚秋风十二楼。
没来由惹起闲愁。
常记的离筵饮泣饯行时,折尽青青杨柳枝。
欲拈斑管书心事,无那可乾坤天样般纸。
意悬悬诉不尽相思,谩写下鸳鸯字,空吟就花月词,凭何人付与娇姿。
一春鱼雁杳无闻,千里关山劳梦魂。
数归期屈指春纤困,结灯花犹未准。
叹芳年已过三旬,退莲脸消了红晕。
压春山长出皱纹,虚度了青春。
《双调.水仙子.失题》【元·无名氏】青山隐隐水茫茫,时节登高却异乡。孤城孤客孤舟上,铁石人也断肠,泪涟涟断送了秋光。黄花梦,一夜香,过了重阳。夕阳西下水东流,一事无成两鬓秋。伤心人比黄花瘦,怯重阳九月九。强登临情思悠悠,望故国三千里,倚秋风十二楼。没来由惹起闲愁。常记的离筵饮泣饯行时,折尽青青杨柳枝。欲拈斑管书心事,无那可乾坤天样般纸。意悬悬诉不尽相思,谩写下鸳鸯字,空吟就花月词,凭何人付与娇姿。一春鱼雁杳无闻,千里关山劳梦魂。数归期屈指春纤困,结灯花犹未准。叹芳年已过三旬,退莲脸消了红晕。压春山长出皱纹,虚度了青春。
https://shici.929r.com/shici/Msb5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