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霜覆芦花,秋向江岸白。
青山矗江天,飞鸟去无迹。
行行独愁思,今为远行客。
晨樵水上峰,夜钓矶边石。
酌水复烹鱼,可以供日夕。
且此恣盘桓,安能守阡陌。
江风吹回波,垂钩鱼不上。
岁旱耕山田,抱瓮禾不长。
閒来走矶下,轻舟驾两桨。
何处是新洲,日入秋砧响。
闻有伐荻人,欣然愿偕往。
恐复非英流,空结千龄想。
清霜覆芦花,秋向江岸白。
青山矗江天,飞鸟去无迹。
行行独愁思,今为远行客。
晨樵水上峰,夜钓矶边石。
酌水复烹鱼,可以供日夕。
且此恣盘桓,安能守阡陌。
江风吹回波,垂钩鱼不上。
岁旱耕山田,抱瓮禾不长。
閒来走矶下,轻舟驾两桨。
何处是新洲,日入秋砧响。
闻有伐荻人,欣然愿偕往。
恐复非英流,空结千龄想。
这首诗描绘了江边的秋景与诗人内心的孤独愁思,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无奈。开篇“清霜覆芦花,秋向江岸白”以霜降芦花的景象渲染出秋天的萧瑟氛围,接着“青山矗江天,飞鸟去无迹”描绘了山川与天空的辽阔,飞鸟远去,更添几分寂寥。诗人独自在江边徘徊,“行行独愁思,今为远行客”,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对远方的思念。
接下来,“晨樵水上峰,夜钓矶边石”展现了诗人日常的生活场景,清晨在山峰间砍柴,夜晚在江边钓鱼,生活虽简朴却自得其乐。“酌水复烹鱼,可以供日夕”描述了诗人以水煮鱼作为日常饮食,生活虽朴素但满足。“且此恣盘桓,安能守阡陌”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不愿被世俗束缚。
然而,诗人的生活并非总是如他所愿,“江风吹回波,垂钩鱼不上”暗示了生活的不如意,即使垂钓也难以有所收获。“岁旱耕山田,抱瓮禾不长”进一步描绘了生活的艰辛,干旱使得山田无法耕种,抱瓮浇水也无法让作物生长。“闲来走矶下,轻舟驾两桨”表现了诗人偶尔的轻松时光,驾舟游于江上。“何处是新洲,日入秋砧响”描绘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最后,“闻有伐荻人,欣然愿偕往”表达了诗人对新事物的好奇与渴望,“恐复非英流,空结千龄想”则流露出对理想人物的憧憬与现实的无奈。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状态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生活的不易与内心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