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前苜蓿傍兰干,任与傍人冷眼看。
莫怪书窗频掩昼,从来尘俗要关阑。
阶前苜蓿傍兰干,任与傍人冷眼看。
莫怪书窗频掩昼,从来尘俗要关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独特见解。首句“阶前苜蓿傍兰干”,以“苜蓿”和“兰干”对比,象征着平凡与高雅并存的生活景象,暗示了诗人对于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也有着独特的欣赏角度。接着,“任与傍人冷眼看”,表明诗人愿意以旁观者的姿态审视周围的世界,不被世俗的眼光所左右,展现出一种超脱的态度。
“莫怪书窗频掩昼”,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生活方式,他常常在白天关闭书窗,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这既是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保护。最后,“从来尘俗要关阑”,表达了诗人对于尘世俗务的淡然态度,认为这些琐事不应干扰内心的平静与高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以及自我内心的深刻理解与独特感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精神自由和人格独立的追求。
网得西施,一镜娇波,春藏若邪。
记豆蔻窗前,眉棱替月,荑苗槛侧,脸晕烘霞。
昨夜星辰,今朝帘幕,小梦微醒共品茶。
人何在,把春边恩怨,变作秋华。相看不算天涯。
祗画里真真是一家。
甚窥奁青鸟,来时见汝,隔窗鹦鹉,无计瞒他。
麝死留脐,龙飞出骨,悔却多情一念差。
思量甚,咒药阑春雨,不长灵牙。
两重心,三五夕,江上翠楼倚。
皱冷西风,吹梦不成水。
那时睡著鸳鸯,采香人过,也偷避、曲阑干底。
忍拚弃。画中双桨盈盈,湘月薄于纸。
团扇轻分,桃叶未妨姊。
剧怜听雨湾头,花花叶叶,恁没个、鲤鱼红尾。
曳长江、海不回头,万木向空悬。
只僧边磬冷,鸟边旗矗,塔上诗镌。
横览南徐北固,一叶渺吞天。
足底鼋鼍泣,日黯重渊。
拍遍阑干无恙,尽门开半壁,戍鼓楼船。
叹六龙去后,碧血照鲸川。
数第一、功名何在,响天风、吹顶发三千。
沉吟久,坠岩星斗,应待焦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