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感怀》
《感怀》全文
明 / 文徵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三十年来麋鹿踪,若为老去入樊笼。

五湖春梦扁舟雨,万里秋风两鬓蓬。

远志出山成小草,神鱼失水困沙虫。

白头博得公车召,不满东方一笑中。

(0)
注释
麋鹿踪:喻隐居生涯。
若为:为什么。
老去:作者出为翰林待诏时已五十余岁,故云。
樊笼:喻官场。
五湖:向来说法不一,这里应泛指吴越一带湖泊。
扁舟:小船。
春梦:春日之梦,喻作者官居翰林的处境。
远志:草名,高七、八寸,茎细;小草,中药名,远志的苗。
沙虫:水边草地的小虫,能入皮肤害人。
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或被征召,皆由公车接待。
翻译
我三十年来一直过着隐居生活,怎么老了还跑到官场里受束缚。
我时常梦到雨天去五湖划小舟,现在却在秋天离乡万里,感叹衰鬓如蓬。
远志出了山便成为小草,神鱼失去水便会被沙虫所困。
直到白头才被朝廷征召,可我无法像东方朔那般诙谐调笑自遣。
鉴赏

这首诗《感怀》由明代诗人文徵明所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经历与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慨。

首联“三十年来麋鹿踪,若为老去入樊笼。”以麋鹿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与人步入老年后被迫进入社会的束缚形成对比,流露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无奈。

颔联“五湖春梦扁舟雨,万里秋风两鬓蓬。”描绘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五湖春日里泛舟于雨中的梦境与万里秋风中两鬓斑白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寓含着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

颈联“远志出山成小草,神鱼失水困沙虫。”运用比喻手法,将远大的理想比作出山的远志,却最终成为微不足道的小草;将才华横溢的人才比作失水的神鱼,被困于困境中,形象地表达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以及人才在社会中的艰难处境。

尾联“白头博得公车召,不满东方一笑中。”点明了诗人虽历经沧桑,但仍有被朝廷征召的机会,然而这种机会并未能带来真正的满足与快乐,暗含着对官场虚伪与个人价值实现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切思考,以及对自由与公正的渴望。

作者介绍
文徵明

文徵明
朝代:明   字:徵明   籍贯:因先世衡山   生辰: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
猜你喜欢

锦江蜀先主庙

国破人何在,宫名喜尚存。

虽云蜀先主,犹是汉诸孙。

吴魏不相下,关张岂少恩。

崩年在三峡,遗恨满乾坤。

(0)

草堂·其二

白发遨游梓阆间,中原戎马未平安。

粗饭浊醪常欠缺,老妻稚子半饥寒。

扁舟出峡风涛壮,短褐行湘天地宽。

侨寓耒阳牛酒饱,不知曾忆使君滩。

(0)

汉州

马踏巉岩缓著鞭,汉州城外看青天。

云横叠嶂吞残日,风捲崇冈起晓烟。

地拔翠峰森似笋,溪明锦石小如钱。

官邮睡足出门去,信口语言诗未圆。

(0)

醉歌·其七

北师要讨撒花银,官府行移逼市民。

丞相伯颜犹有语,学中要拣秀才人。

(0)

越州歌二十首·其八

鲁港当年傀儡场,六军尽笑贾平章。

三声锣响三更后,不见人呼大魏王。

(0)

湖州歌九十八首·其九十五

东宫雪里燕三宫,妃子殷勤把酒钟。

百十箜篌弹玉指,两行珠翠击金镛。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颜之推 张溥 方维仪 洪遵 纪映淮 刘珏 章有湘 嵇曾筠 陈鸿寿 本寂 王之涣 滕宗谅 道济 丁敬 包拯 范晔 屈复 洪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