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览德辉,远引不待遣。
鷾鸸恋庭宇,倏忽来千转。
那将坐井蛙,而比谈天衍。
蠹鱼著文字,槁死犹遭卷。
老牛疲耕作,见月亦妄喘。
东坡方三问,南禅已五反。
老人但目击,侍者应足茧。
最后《六虫篇》,深寄恨语浅。
凤凰览德辉,远引不待遣。
鷾鸸恋庭宇,倏忽来千转。
那将坐井蛙,而比谈天衍。
蠹鱼著文字,槁死犹遭卷。
老牛疲耕作,见月亦妄喘。
东坡方三问,南禅已五反。
老人但目击,侍者应足茧。
最后《六虫篇》,深寄恨语浅。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六种昆虫的形象和行为,表达了对人生、自然和哲理的深刻感悟。
"凤凰览德辉,远引不待遣。" 这两句开篇即以凤凰之美丽,象征高洁的品格,而凤凰却不受召唤,自在地翱翔,显示出超然物外的情怀。
接下来的"鷾鸸恋庭宇,倏忽来千转。" 则描写了鸟儿对家园的依恋,以及它们迅速飞回的景象,这里可能隐喻着诗人对于故土或精神家园的向往。
"那将坐井蛙,而比谈天衍。" 这两句则借用了古代寓言中的“坐井观天”,以此来讽刺那些自认为看得很远大,但实际上视野狭窄之人。
"蠹鱼著文字,槁死犹遭卷。" 这里通过对书蠹(一种吃书的虫子)和鱼的比喻,表达了即使是微小的生命,也能在文字中留下痕迹,即便是死亡也不例外,这也许是在强调文学创作的永恒价值。
"老牛疲耕作,见月亦妄喘。" 这两句写的是一头老牛在劳累地耕作,并且即使看到明月,也只是徒增无谓的叹息。这可能是诗人对自己年迈体弱,但仍需坚持创作与生活的感慨。
"东坡方三问,南禅已五反。" 这里提到的“东坡”指的是苏轼本人,而“南禅”则是他在信仰上的追求和探索。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知识与修养的不断追求,以及内心世界的不停变化。
"老人但目击,侍者应足茧。" 这里的“老人”可能指的是诗人的自称,而“侍者”则是他的随从或弟子。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以目示意,侍从以足相应的画面,显示出师生间默契的关系。
最后一句"最后《六虫篇》,深寄恨语浅。" 则表明这首诗是对“六虫”——即昆虫类比喻的结束,同时也透露了诗人内心深藏的忧虑与感慨,虽然用词浅显,但情感却十分深沉。
整体来看,这首《六虫篇》通过各种昆虫的形象和行为,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知识、修养乃至宇宙万物的深刻理解和感悟,是一篇充满哲理与诗意的佳作。
孔骖赠旧馆,范麦恤故交。
助丧古来有,谊薄云天高。
未闻投瓜李,反望报琼瑶。
吾乡遇亲丧,千金瓦砾抛。
亲朋送障轴,纷纷悬堂坳。
必以多金谢,务使有余饶。
不尔即昧礼,便来旁人嘲。
吊客有馈赠,竟成市道浇。
我欲矫鄙习,瑟柱难去胶。
安得定社约,易俗先吾曹。
钱塘形胜古莫比,曲江名从枚乘起。
一日秋潮两度来,满城人住江声里。
吾家恰在吴山旁,楼高遥见江云黄。
夜永镫昏群籁寂,耳边忽觉来洋洋。
初如春雷乍起蛰,殷殷填填声未集。
旋疑铁骑金戈奔,荡摇地轴翻云根。
冯夷击鼓浩呼汹,想见一气浮乾坤。
近闻海上烽烟逼,楼船风闪旌旗色。
武备虽修盗未平,出没波涛颇难测。
安得壮士缚长鲸,灌燧销锋静不惊。
老夫作罢河清颂,高枕江村听此声。
王鳣祥写《莲华经》,绀塔遭劫多飘零。
昨年友人携以示,楷法尚有唐仪型。
柰何孟蜀九经刻,残本仅得仇彤廷。
芳林先生今贾服,疏解经谊析渭泾。
丰城作令识剑气,获此至宝光晶荧。
轻装载归傲廉石,护持千古多神灵。
我闻汲汲访石室,舟中空望蓬莱青。
神仙之境不可接,伏生口授音难聆。
前继开成后嘉祐,安得于此分畦町。
酉阳斋头今忽睹,如睹天外堕凤翎。
细溯源流叩梗概,一时欲撞洪钟莛。
公言武林有一本,夭夭恐鞠心常名。
山谷家中实藏弆,张君亲款嫏嬛扃。
我应唯唯挟册走,直判一借酒罄瓶。
归来挑镫数较录,墨采眩目如奔星。
文为鲁昭二年传,征南注并雕岭嵤。
六物之占证册府,李君笔记嗤道听。
长歌追和纪岁月,后十五载摹轩棂。
《孟蜀石经传世已希闻程芳林明府藏有左传残本顷偶过茂堂段先生斋适见此册于案头急假归摩娑数日字较唐刻稍小而结体端劲仍不让焉册尾有翁阁学诗跋因追和其韵兼呈段先生》【清·瞿中溶】王鳣祥写《莲华经》,绀塔遭劫多飘零。昨年友人携以示,楷法尚有唐仪型。柰何孟蜀九经刻,残本仅得仇彤廷。芳林先生今贾服,疏解经谊析渭泾。丰城作令识剑气,获此至宝光晶荧。轻装载归傲廉石,护持千古多神灵。我闻汲汲访石室,舟中空望蓬莱青。神仙之境不可接,伏生口授音难聆。前继开成后嘉祐,安得于此分畦町。酉阳斋头今忽睹,如睹天外堕凤翎。细溯源流叩梗概,一时欲撞洪钟莛。公言武林有一本,夭夭恐鞠心常名。山谷家中实藏弆,张君亲款嫏嬛扃。我应唯唯挟册走,直判一借酒罄瓶。归来挑镫数较录,墨采眩目如奔星。文为鲁昭二年传,征南注并雕岭嵤。六物之占证册府,李君笔记嗤道听。长歌追和纪岁月,后十五载摹轩棂。
https://shici.929r.com/shici/5sZXeDwr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