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乌夜啼金井西,蟋蟀在户声相齐。
中天无云白露下,渐见梧桐青叶低。
幽闺此时愁独晓,兰灯双照蛾眉小。
歌声恐逐回风高,掩抑冰弦破清悄。
弦中语语心自伤,低头却看明月光。
罗衣一夜惜颜色,庭草明日沾秋霜。
甘心霜下草,秪在阶庭好。
不作白杨花,飞飞洛阳道。
林乌夜啼金井西,蟋蟀在户声相齐。
中天无云白露下,渐见梧桐青叶低。
幽闺此时愁独晓,兰灯双照蛾眉小。
歌声恐逐回风高,掩抑冰弦破清悄。
弦中语语心自伤,低头却看明月光。
罗衣一夜惜颜色,庭草明日沾秋霜。
甘心霜下草,秪在阶庭好。
不作白杨花,飞飞洛阳道。
这首明代诗人刘崧的《秋夜词》描绘了一幅秋夜静谧而凄美的画面。首句“林乌夜啼金井西”以乌鸦的啼声点出夜晚的降临,金井西边更显宁静。接着,“蟋蟀在户声相齐”以虫鸣声衬托出秋夜的寂寥,暗示着闺中人的孤独。
“中天无云白露下”描绘了皓洁的月色和清冷的露水,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清凉。随着夜深,“渐见梧桐青叶低”,梧桐叶低垂,仿佛也承载着主人公的愁绪。
进入闺阁的描写,“幽闺此时愁独晓”直接揭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她独自面对黎明的到来,愁绪难眠。“兰灯双照蛾眉小”通过灯光映照出她的美丽容颜,但愁苦之情并未因此稍减。“歌声恐逐回风高,掩抑冰弦破清悄”写她试图借歌抒情,歌声却被秋风吹散,显得格外凄凉。
“弦中语语心自伤”表达了她内心的痛苦,低头看着明亮的月光,更添哀思。接下来,“罗衣一夜惜颜色,庭草明日沾秋霜”描述了主人公对青春易逝的感慨,衣物的色彩因一夜未眠而显得憔悴,庭草也将被秋霜打湿。
最后两句“甘心霜下草,秪在阶庭好。不作白杨花,飞飞洛阳道”表达了主人公宁愿像霜下的草一般静静守候,不愿如飘零的杨花般远离家乡。这既是对生活的坚守,也是对命运的无奈接受,情感深沉而动人。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景色,以及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展现了明代理性与感性的交融。
峨峨衡山岳,奠彼朱方尊。
洪濛判清浊,屹与三光存。
旷视眇六合,泰华相弟昆。
培塿一拳石,琐细安足论。
蹇予窜南粤,始获窥㠝岏。
穷高历参井,大观惊心魂。
仰凌云汉阔,俯厌匡庐繁。
匪见东海若,讵惭河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