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曾为府署来,谁人都把插桃栽。
不闻华屋笙箫响,但见芳林锦绣堆。
几度刘郎来观里,半年阮客住天台。
如今此地知何在,桑柘成阴拨不开。
昔日曾为府署来,谁人都把插桃栽。
不闻华屋笙箫响,但见芳林锦绣堆。
几度刘郎来观里,半年阮客住天台。
如今此地知何在,桑柘成阴拨不开。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物是人非、时光变迁的意境。诗人通过昔日与今日的对比,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现实变化的感慨。
“昔日曾为府署来,谁人都把插桃栽。”这两句描写了过去在官府中种植桃树的情景,每个人都参与其中,这不仅展示了当时热闹非凡的场面,也反映出一种繁华与生机。
“不闻华屋笙箫响,但见芳林锦绣堆。”这里则是对比,由于时间流逝,那些曾经的音乐声和欢乐景象都不复存在,现在只能看到满目锦绣的花朵,这种对比强烈地表现了诗人对于过往美好的怀念之情。
“几度刘郎来观里,半年阮客住天台。”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物是人非的情感。刘郎和阮客都是古代文人常用的隐喻,他们的到来与离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如今此地知何在,桑柘成阴拨不开。”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感慨,表达了对现实环境变化的无奈。过去种植的桃树可能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但现在却被桑树和柘树所围绕,这些浓密的树荫使得昔日的光景难以重现。
整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变迁无常的现实世界的无奈情感。
徂徕大夫擅高节,罗浮仙子应同流。
亦有淇园古君子,相伴幽人同一楼。
幽人襟怀绝尘垢,共结寒盟号三友。
百年大梦杳难醒,万古清风长不朽。
贤孙佐郡闽海东,宦成回首归兴浓。
重搆危楼题旧扁,欲修先绪追前踪。
岁暮群芳尽凋歇,三友敷荣心似铁。
相看一笑天地春,权门炙手从渠热。
絮扑东邻,艳阳斜、小浃罗衣香汗。
兰汤试否,裍语杜鹃花畔。
窗纱闭响,想卸到、画鸾裙裥。
知尚怯、一缕微风,逗得玉肌寒浅。移时暗闻水溅。
是冰绡三尺,轻匀湿遍。梨花镜里,带雨自怜春软。
窥墙未许,肯帘外、侍儿金赚。
应怕有、雏燕雕梁,看人未免。